【解放日报】“医+X”:当好医学生,从志愿者做起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7-06-21浏览次数:1640

 

 上海健康医学院专设培育模块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

“医+X”:当好医学生,从志愿者做起

2017年06月21日   03: 国内·专版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2016年,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服务总人次达3289次,排名高校前列,受到了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表彰,被评为志愿服务优秀集体。
  2016年,在“上马”、“半马”等20场重大赛事保障任务中,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急救协会”的志愿者队伍,由院前急救专业组成,以急救保障为主要服务内容,表现格外突出。尤其在松江半马赛事保障中,协会会长王承昕同学成功救治一名心脏骤停选手,一时在校内外传为佳话。
  2016年,学校志愿者品牌“健康小橘子”化身“健康小白云”,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平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面对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近40位卫生部长和全球100多位市长共计1180余位嘉宾,学校选拔了英语水平高、志愿服务经验丰富的8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圆满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上海健康医学院是培养医学及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的本科医学院校,现有志愿者基地61个,注册志愿者近3000名,“健康小橘子”的志愿者工作品牌已被社会所广泛熟识。在此基础上,2016年,学校进行了“医+X”志愿者培育模块的改革,即以医为本,寒暑假在各大医院进行导医、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加之承接了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上海科技活动周、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等大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任务,为全面推进医学生志愿者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医者仁心 志者爱心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医学提倡的“责任、奉献、协作、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一脉相承,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健康促进者高度契合。特别是学校倡导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双螺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内涵实质非常吻合。
  推行志愿者“医+X”培育模块,正是将学生志愿者工作与实践学分相结合,将校园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岗位上,获得不同的实践体验,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锤炼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实践育人更加体系化、模块化、特色化。
  今年,学校正式实行了“医+X”志愿服务培育模块。其中“医”指针对学校本科生通过医院的志愿服务早期体验、反复体验,尽早培育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理想,恪守职业道德,塑造医学生仁爱之心,为认同专业、热爱专业打下坚实基础。服务基地包括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一妇婴、胸科医院、儿童医院、各社区医院等。“X”指配合模块“医”进行的、除医院外其他类型的社会场所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意识、沟通交流等实践能力,比如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马半马赛事保障、科普产品博览会等实践平台。
  根据《上海健康医学院志愿者“医+X”培育模块构建实施方案》,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在校本科生大一大二两年期间,每学期保证服务满16小时以上,“医”模块为必选志愿服务项目,“X”模块为任选志愿服务项目,两年累计64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时长并考核合格,给予学分认定,否则将在大三进行补选。
  自推行“医+X”志愿服务模块以来,学生业余时间想的最多的是要选择哪个服务点去进行志愿奉献,而不是宅在宿舍或家里打游戏、看肥皂剧消磨时光。“健康小橘子”们在今年春节便有30名学生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馆进行志愿服务,校党委书记郑沈芳也到自然博物馆去看望和鼓励学生,“像这样的一批同学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做志愿者工作,变得更自信、变得更阳光,浑身充满了正能量,这正是学校实践育人新举措带来的效果,也是中央领导提出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的诠释和体现。”

  聚是一团火 散为满天星

  对于志愿服务管理工作,学校有着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由校团委领导的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青协的理事来自几十家志愿者基地的指导教师,每年召开学校志愿者年会,理事单位都会相聚学校指导工作,校内校外合力推动志愿者工作。
  目前,学校志愿服务内容分为5大类:医疗社区类、爱心奉献类、科普文化类、行业服务类以及赛事保障类等多个领域。正是有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才使得平时学生们可以分散在各自的服务岗位上从事志愿服务,而一旦出现紧急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同学们能快速地集合起来。学校的各分队分工明确但绝不划清界限,如有重大或应急性工作,在校志愿者中整体调配,真正做到了共青团工作常说的:“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
  另外,学校每年从自主招生的新生中选拔,在5月份第一批次来校报到时,他们的第一课就是志愿者工作的培训。利用“先入为主”的规律,每年5月份就会从中选拔一部分学生参与到每年的上海科技活动周志愿服务,从他们刚踏入校门就接触志愿者工作,这样周而复始,志愿服务风气蔚然成风。
  除了像自主招生学生的集中宣传和培训,学校平时定期召开培训会,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意识、纪律意识、诚信意识是深植于脑、牢记于心的,所以学校能保证每次临时或重大任务的服务质量。对于科技馆、自博馆,学校在去年承接了大量的临时任务,所以服务人次才能达到3000多。功夫用在平时,才能快速调派、保质保量。

  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志愿服务岗位是师德集中展现的平台。学校有一批致力于志愿者工作、率先垂范的老师和身体力行、乐于奉献的学生,他们是学校师生中的典型代表。
  曾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药学院党总支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傅向东老师,目前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理事长,是学校的退休教师。傅老师从2001年开始就以市民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科技馆的志愿服务中,在将近16年的时间里,傅老师身体力行,同时也带动学生们一起加入志愿者工作。每次学校志愿者服务他会亲自到现场要求和督导,他总说“我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坚持在现场,老师在与不在是不一样的”。他现在每年在科技馆(含自博馆)的服务时间近190天,除了周一闭馆,大约一年开放时间在300天左右,开馆大部分的时间能看到他的身影。正是有这样一位老师志愿精神引领,药学院党总支志愿服务遍布医院、希望小学、社区、敬老院等,志愿者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了服务基地的一致认可,同时也逐渐积淀为校园志愿服务文化。
  学校康复学院何雯同学是青协的一名志愿者。大年初一,她来到自博馆做志愿服务,是爸爸亲自送她来的。父亲说:“我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其他孩子都宅在家里玩游戏玩乐的时候,我女儿能在大年初一来自然博物馆这样的场馆做志愿者,我感到荣光,也为学校能有这样的安排感到很满意很欣慰。”
  一天的志愿工作结束后,何雯同学没有急忙回家,而是选择前往离家较近的献血屋参与了义务献血。她说:“志愿服务、义务献血都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纪念自己的生日。”献完血第二天,她又站在了自博馆志愿服务的岗位上,直到初二上岗时同学们才得知她去献血的事情,都劝她回家休息一天,但她选择了坚持。她的故事感染着周边很多的同学。
  在志愿者工作中,老师们经常这样教育学生:“将来的医务工作者是面对心情沉重痛苦的病人,科技馆的志愿服务是面对心情愉悦欢乐的游客,如果我们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学生不能服务好这些欢乐的人,以后怎样在工作岗位上服务疾病缠身痛苦的人呢?”
  确实,志愿者服务能够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外语口语,而且很多学生在做了志愿者之后,变得更自信、阳光、充满正能量,他们在实践中找到了自身价值,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好医学生从做志愿者开始,仁心仁术的塑造从奉献一颗爱心开始。

  原文地址:http://www.shobserver.com/journal/2017-06-21/getArticle.htm?id=16020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