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医之魂——医学人文油画及雕塑展》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展出,数十件医学史和美术史上的名画和雕塑作品亮相。上海健康医学院黄钢校长与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一起就“医学与名画”展开“南北对话”。两位大师与师生代表一起品读名家著作,共叙医学之美。通过展览和讲座,开启了新学期医学人文教育第一课,叙述医学发展,读出医生职业价值,感悟医者仁心,憧憬医之大道,由此丰富师生的医学人文精神。
王一方教授在他的《画布上的医学》讲座中提出,“绘画和医术是相通的,绘画使医生成为一个情感真实的人,诚恳善良的人,审美高雅的人,拒绝暴力的人,品质高洁的人,从而具备了与病人在各个层面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而这正是医学大家的基本素质。”他说,“可以说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个幽深的故事,都是一个精神事件,都是一堂生动的医学人文课。让我们记住这些画家的名字:伦勃朗、戈雅、梵高、列宾、夏尔丹、埃金森、路克……。”王教授介绍,此次画展为全国同类型展出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共有49幅油画和7尊雕塑作品展出。
“医学应该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医学不仅是用技术解决人肉体痛苦,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抚,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黄钢校长在做介绍时说,通过画作欣赏,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医学的变迁史,而且也认识到这些医学画作中的人文底蕴。有了人文情怀,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热爱生命、同情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才能够实现感同身受、实现共鸣共情。黄钢指出,医学要以技术为基础,科学为方向,仁爱为灵魂,关爱为过程,用眼睛看世界、用脑子想世界,用心灵唤醒自己的理性、良性和善性。“在当今,医学人文教育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医学无论多先进,也无力彻底改变人类的生老病死,如何在有限的诊治中,让患者不再受心灵的折磨,人文在医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介绍说,学校近期将成立健康医学人文中心,将聘请一批像王一方教授那样的知名学者,联合开展医学人文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着重培养医学生健康医疗“硬知识”的同时,健全医学生人文情怀的“软实力”。
讲座开始前,还举行了《医之魂——医学人文油画及雕塑展》揭牌仪式和聘书发放仪式。聘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院王一方教授为我校特聘教授,聘请上海书画院副院长陈志宏、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馆长上官万平为我校客座教授。
我校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学校提出了“人文与实践”DNA双螺旋培养模式,在学校的林荫大道旁的原石上镌刻着“厚德至善,健行康民”校训。学校赠送每位入学新生《医学人文油画展》小册子,新生在军训期间全部参加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和考核,帮助医学生在踏进校园之初就感受到医学科学和人文的魅力。在一课堂,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人民健康》系列思政课程,系统开展叙事医学教学,各学科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授帽仪式、白袍仪式、生命教育仪式等;开展了把“健康中国”的理念播散在祖国各地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志愿者服务总队多次获得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集体称号。学校尤其注重把人文关怀融入专业技能培养,各项技能大赛屡屡夺冠,近期获悉学校又获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