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6日-28日,2018年江浙沪医学教育年会在温州举行。在这收获的季节,我校共有25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7篇,获奖论文数量占本届年会获奖论文总数的近1/3。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主委、我校黄钢校长在会上做主题报告,唐红梅副校长作为嘉宾主持部分主题报告。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各教学单位共30余人参会。
黄钢校长在大会上做了《情景化课程整合,营造教学新生态》的主题演讲,他围绕改什么、如何改,阐述了情景化课程整合的路径选择:要在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改革的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床边--临床真实情境模拟、临床与基础医学互动教学、师生线上线下反馈交互,改变传统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互动,构架情景化整合互动学习中心;要通过线上线下O2O平台、在线教育App、教学评估及分析平台等加强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实景打造的热情,从而实现师生共同落实教学内容,发掘知识内涵,使每位师生均能获得成长,并拥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和体验。报告引起全场强烈共鸣,多处内容被随后的主题报告专家引用。
年会上,教务处张梅老师,药学院丁勇老师等一等奖获奖论文代表先后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实施效果分析研究》、《应用型药学人才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为题,在分论坛进行了交流发言;教师发展中心奚丽君老师则作为青年学者代表在青年教师发展分论坛进行了《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发言。
年会召开之前,教务处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和发动,各二级学院(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认真准备、积极向2018年江浙沪医学教育年会投稿,并组织相关教师参会。药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医学影像学院、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附属奉贤区中心医院、附属周浦医院、利群教学医院等教学单位均有斩获。
2018年,学校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大力推进本科教学研究:一是支持学院积极参与校级教改项目,培育上海市级以上教改成果,逐步形成递进式质量工程建设体系;二是注重项目申报及管理过程,对教师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保证申报项目质量;三是积极动员广泛宣传,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动,通过政策解读、专家讲座、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医学教育期刊公开发表论文数量排名每年均在大幅度提升。
2018江浙沪教育年会由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医药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温州医科大学承办。本次大会共邀请了省内外30多位专家与会,共300余名医学院、医院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会。我校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大会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呈现医学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既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又坚定了大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教务处)
上海健康医学院2018年江浙沪医学教育年会获奖论文情况统计 | ||||
序号 | 论文等次 | 题目 | 第一作者 | 所在教学单位 |
1 | 一等奖 | 应用型药学人才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徐一新等 | 药学院 |
2 | 三等奖 | 关于“新药梦”的课程思政培养策略研究 | 宁若男等 | |
3 | 三等奖 | 药理学课程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以 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 | 赵 梅等 | |
4 | 三等奖 | 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PCR技术理论教学设计与探讨 | 吴 锴等 | |
5 | 一等奖 | 张 梅等 | 教务处 | |
6 | 二等奖 | 依托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正常人体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吕叶辉等 | 基础医学院 |
7 | 二等奖 | 基于“蓝墨云班课”教学软件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糖代谢”大班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 吴 兰等 | |
8 | 二等奖 | 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应用和实践 | 李志宏等 | |
9 | 二等奖 | 叙事医学在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及展望 | 高 静等 | 临床医学院 |
10 | 三等奖 | 模拟虚拟技术在美国及澳大利亚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的应用现状 | 高艳敏等 | |
11 | 二等奖 | “大思政”视阈下医学生健康教育路径探索与反思 | 曹月柱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2 | 三等奖 | 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德教育中的价值启示及实现路径 | 张立方等 | |
13 | 二等奖 | 基于康复专业特点正反案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分析 | 陶太珍等 | 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 |
14 | 三等奖 | 主题式实践性教学渗透培养护理学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尝试 | 陈荣凤等 | |
15 | 二等奖 | “互联网+教育”创新BME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改革 | 郝丽俊等 | 医疗器械学院 |
16 | 三等奖 | 医学类院校学生专业认同度差异性研究 | 乔灵爱等 | |
17 | 三等奖 | 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培养实践模式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 | 吕 丹等 | |
18 | 三等奖 | 医学院校医疗健康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 刘巧红等 | |
19 | 三等奖 |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技能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 沈秀明等 | 医学影像学院 |
20 | 三等奖 |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刘 红等 | |
21 | 三等奖 | 基于急救专业学生体能现状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 徐忠鸣等 | 体育教学部 |
22 | 三等奖 | 论功能翻译理论下医学翻译文本的再创造 | 阮俊斌等 | 外语教学部 |
23 | 三等奖 | 品管圈在医院本科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 唐 震等 | 附属六院南院 |
24 | 三等奖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探讨护理人员知识共享的自我中心网络特征 | 葛津津等 | 附属周浦医院 |
25 | 三等奖 |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医学实习生 心肺复苏技培训中的实践体会 | 吴 颖等 | 利群教学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