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9-04-04浏览次数:1423

窗体底端

4月4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会,邀请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上海代表成员、我校客座教授陈锡喜和高国希来校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全体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教师代表近200人参与,报告由校党委书记郑沈芳主持。

作为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代表之一,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专家、思政理论课教学名师陈锡喜教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政理论课在改革中创新、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加强等四个方面解读了总书记讲话精神。他认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切感受到党历来重视思政课的建设,既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也清楚目前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更体会到思政课教师的艰辛。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陈锡喜强调,讲好思政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具有更多门类的知识体系,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将现实与矛盾讲清楚。要做好灌输与启发的同意,要从“问题切入”,做到“照本”而不“宣科”,“浅出”而“深入”;强化思想性,避免“泛娱乐化”或“心灵鸡汤”的“反理论”倾向。陈锡喜教授表示聆听后动力倍增同时压力倍增,一方面肯定了思政教师的辛劳,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样作为出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代表,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首先,他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入手讲起,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家,坚持“八个相统一”,处理好学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既讲透学理,又实现价值引领;要提高自身素养,坚持“六个要”,守正创新,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国希教授结合几十年的一线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地阐述了思政课教学如何做到“八个相统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题。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要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课堂上讲课。最后,高国希教授富有激情地回顾着座谈会现场情况,总书记的讲话极大程度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并鼓励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全体教师要同向而行、打造育人同心圆,将思政育人工作推向全新局面。

最后,郑沈芳书记强调学校党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度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召开“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全体思政课教师交流会、“立德树人,做好大学生的引路人”2019年第三期教工茶座会,特邀胡涵锦教授来校开展“名师导教”集体备课等活动,学校党政领导、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结合各自工作在积极深入学习贯彻。郑沈芳书记指出,当前学校正在系统梳理学校思政组织架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职责,“大思政”的理念指引下,调整整合全校资源,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系,切实发挥思政工作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生命线作用。郑沈芳讲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政理论课程课程教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我们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把培养人的问题牢固树立心中,把人才培养结合“八个统一”、“六要”,用一种辩证性、发展性眼光看问题,希望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宣传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