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文化育人”彰显当代中职生综合素养

作者: 来源:发布时间:2015-12-29浏览次数:765

从采写稿件、版面设计到绘画插图,全部由本市各中职学校的学生参与完成。2015年,一本属于中职生自己的杂志——《职Campus》正式出版,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打造着中职学生自己的“心灵之友”和“畅谈园地”。
  成立中职校学生记者团,组织校际学生记者联合采访小组,通过学生记者的敏锐观察和采访实践,发现校园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精彩,上海职业教育推出的“文化育人”理念,为中职生提升综合素养和自信乐观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极为广阔的历练平台。

  以独特视角记录校园真善美

  “2015年1月29日,天虽阴雨,校园里却涌动着暖意,一场 ‘校园爱心献礼’ 活动正进行中——‘阿姨,这个送您,您辛苦啦!’‘叔叔,这个您拿好,感谢您为了我们的一日三餐辛勤付出。’”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俞雯彦以“关爱身边人”为题,记录了校园内这温馨的一幕:“点滴细雨没有阻挡同学们献礼的步伐,穿梭在门卫、食堂、宿舍楼及教学楼之间,我们为坚守岗位、风雨无阻、兢兢业业的叔叔阿姨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以及一封写满感恩话语的感谢信……虽然礼物只是两条毛巾,但也饱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情。收到礼物的叔叔阿姨们都感到非常惊喜,没想到能在这学期的最后一天、在寒冷的冬日里,收获这样的感动与温暖,有的阿姨甚至激动地抱住了前来送礼的同学……”
  在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的支持下,《成才与就业》杂志编辑部自2014年6月起,与全市中职学生一起创作《成才与就业·职Campus》杂志,旨在展示和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养。一年来,先后有58所中职校组建了学生记者队伍;指导老师和学生记者代表定期参加由8所至10所学校组成的校际联合编前会,共同商讨各期杂志的重点选题、策划选题落实方案及责任人。学生记者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校园生活,记录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明星老师和学生。
  学生朱雅婷采写的稿件 《五星金牌指导教师》,讲述了她所在的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孙建辉老师引领她进入鸡尾酒世界的故事。她说,是孙老师的专业手法和娴熟的调酒技术,使她爱上了调酒这门艺术,并下定决心跟着孙老师好好学习。因为学了些调酒技法,在今年春天的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中,她有幸成为志愿者,教小朋友们调酒,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自信和欢乐。此外,诸如校园义卖活动、独特的汉家成人礼等很多令学生们动情的事或人“走”上了杂志的版面。
  中职校学生记者团聚焦中职校师生群体,在记录个人成长故事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提升的不仅仅是综合素养

  去年9月13日,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新学期开学伊始,来自建筑、旅游、艺术、摄影和语文等相关学科的9位教师、120多名非艺术类专业的中职学生,手拉手走进中华艺术宫,共上“开学第一课”;与此同时,对公众开放的近200个名额瞬间被抢光。《职Campus》的学生记者徜徉于中华艺术宫,采访“开学第一课”,记录下了一个个值得纪念的瞬间——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学生曹鑫洋在报道中写道:“莲说荷梦”语文课最让我意想不到的环节,是肖新凤老师居然特地买了新鲜的莲蓬发给上课的同学,给大家带来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方体验。除此之外,肖老师还让大家用微信进行“微写作”。
  而在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学生邵子健眼中,名为“画中的建筑、建筑中的画”的建筑欣赏课更特别,尤其是周培元和顾香君两位老师别出心裁的选址:不在一片平地上,也不在有桌椅的活动室里,而是在艺术宫人来人往的阶梯上,看着很有气势。在上课过程中,路过的参观者或驻足聆听,或拍照留念,或观看阶梯上的学生手绘作品……
  “以前觉得中职生不是很爱学习,在这次公开课中,发现中职生也有令人惊奇的想法和创意,能自信、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学生黄珊珊在中华艺术宫公开课课后采访了家长,他们说,“走进艺术宫”的活动改变了以往对中职生的偏见。不少家长希望社会给予中职生更多的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萌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意。
  中职校师生在与艺术大师和游客的思维碰撞中,展现了乐观、昂扬的精神。在《成才与就业》杂志编辑部的组织带领下,去年以来,中职校学生记者还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届“璀璨星光”校园文化节、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5年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以及上海市中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开展的瓷刻、琵琶、舞蹈、茶艺等各类活动进行了深入采访,并成功撰写稿件。
  中职生们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勇气、自信和责任心。一次编前会上,指导老师和学生记者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屡禁不止的“校园外卖”上。很快,这一现象被提炼成“热点话题”,来自不同中职校的学生记者决定分头采写,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杜绝这一现象。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的薛皓辉认为,造成“校园外卖”现象的原因多为学校疏于严格管理;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文苗苗建议,学校最好明确将禁止“校园外卖”列入校纪校规,严格处罚逾越规则者;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李静仪认为,学校各宣传平台可以加强宣传,比如在校园展示板上张贴提示海报,宣传无证外卖可能暗藏食品安全隐患;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朱文婷提议,既然学校不允许学生叫外卖,那么希望食堂能提高菜肴品种和口味,清淡少油……
  除参加杂志常规栏目采访外,编辑部还组织学生记者团接受新闻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开阔了中职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采写能力和沟通能力。

  营造“崇尚一技之长、
  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长期以来,受困于传统观念,部分中职生表现得并不自信。“以文字记录青春故事,用才华成就事业梦想”,依据这一理念创办的 《职Campus》杂志,设有封面、职场、体验、校园、原创、漫谈、回音、解密等不同栏目,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现中职校园里的新鲜事、明星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的成长智慧、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漫画等多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形式,体现当代青年学生的情怀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为同学们展示各种才华提供一个全国性的平台。在回顾一年的经历时,学生记者代表用了“一路惊喜”和“大开眼界”两个词来概括和总结,足见这一活动对他们的影响。
  目前《职Campus》杂志已正式出版10期,58所中职校的60余名指导教师、近200名学生记者积极投稿,发表了新闻作品、评论、原创作品等稿件,建有封面设计、摄影和插图绘制等团队,拥有30余名有相关特长的学生;编辑部举办了7次编前会,组织校际联合学生记者小组进行了6场大型采访,参加了5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培训并进行了专题报道,组织了1次大型采编业务培训,还带领学生记者代表走进企业、走进社区,采访了多位企业家、“非遗”传承人以及多个社区学习团队。
  尽管这本杂志创刊仅一年,但中职生们对它的喜爱溢于言表——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学生巴赛:“在这本杂志中,有很多激励人心的故事。在我们班,每天都会按学号让学生上台演讲一篇文章,然后谈自己的感想。这可以锻炼我们的胆量,训练我们的思维,对以后求职、面试都有帮助。”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韩青雨:“我要给杂志五颗小星星,太喜欢这本杂志了,希望能够收集来自更多学校的同学们的好作品。”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杨霞:“此前,学习出版与发行的我从没想过能够从社团出发,叩开梦想的大门。非常感谢杂志给了我展示的机会,希望杂志继续挖掘校园中的‘星人’,传递青春正能量……青春多美好,正好用来奋斗。”
  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致力于“文化育人”。自2010年起,上海每两年举办一届中职学生校园文化节,活动贯穿全年,面向每名中职学生。除了2015年正式推出的《职Campus》杂志之外,此前还先后成立了中职学生“星光”合唱团、“星光之约”学生记者团、“星光篮球队”等一系列以“星光”为品牌的文化社团和职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展示等综合性培养平台。一批批优秀的中职毕业生从这个平台成长起来,并成为各行各业的劳模、能手。
  社会上个别人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误区,家长不要跟风,关键要看孩子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不要因为考分问题认为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学校和家长都要创造更多机会,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也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充满自信地追求自己理想的未来,健康成长,并通过扭转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原文地址:  http://www.jfdaily.com/guoji/bw/201512/t20151229_2034765.htm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