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更好总结经验,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11月14日,思政课“走读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研讨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502会议室顺利举行。马院四门思政课课程教研室主任分别结合本课程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作汇报交流。来自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上海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并作点评。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玉良教授主持。
走近人文经典,感悟理论魅力。《原理》教研室主任陈焱老师表示:课程通过坚持开展“502人文经典读书会”,将“云课堂”等灵活多变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引导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通过组织学生专题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系统了解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做到走近经典、亲近理论、贴近现实,有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走读医院社区,培育医患共情。《思修》教研室主任付卓婧老师表示:课程建立起“医路引领、医路修德、医路前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医路引领-课内实践”环节,邀请临床与行业一线的医生与专家进课堂,畅谈职业感悟;在“医路修德-主题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前往阳光康复中心等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开展与医学相关的道德、法律主题教育;在“医路前行-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医疗行业与患者需求的社会调研,发现问题,撰写实践报告。通过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的全面融入,树立守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意识和现实关怀。
走读改革前沿,铸就家国情怀。《概论》教研室主任马小红老师表示:课程以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为目标,开展了“深入居民社区,进行理论宣讲”、“参观美丽乡村,感悟乡村新貌”、“走进美丽乡村,服务社区居民”三个系列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宣讲团深入周边区县社区,重点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发展、民生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组织学生前往共建村镇学习新农村建设新举措,在村卫生室感受乡村医生为民服务精神;开展“健康丁米”爱心公益项目,向村民传播健康知识。通过活动不仅提升了宣讲团成员自身理论素养,也帮助社区居民了解了健康中国规划。
走读红色圣地,厚植爱国主义。《史纲》教研室主任金兴老师表示:课程通过构建实践教学机制、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开拓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明确考核评价机制、丰富成果展现形式等途径构建起全方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深化理论认知、注重价值引导、培养爱国情怀,在“走读上海”传统实践教学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史纲》课程教学,继续开展了“走读革命圣地,走访改革前沿,红色涌动青春”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走访小岗村、大通万人坑、新四军指挥部旧址、蚌埠渡江战役总指挥部,阅读近代中国史相关书籍,使学生不忘惨痛历史,牢记复兴伟业。
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后表示,马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特色、有设计、有成效,很好的做到了“走”与“读”的结合。可以看到学院领导班子对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设计。专家指出,“走”是实践过程,“读”是理论学习,“走”要走出特色、走出认同、走出自信,“读”要读出成就、读出变化、读出发展,希望今后能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载体途径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形成部门合力,打造实践品牌。
孙玉良院长作会议总结。他首先代表马院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大量宝贵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教研室会后认真梳理专家意见,进一步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凝练实践教学内容、细化教学过程设计、完善课程体系设计;希望全体马院教师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统领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要求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增加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获得感,为学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徐哲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