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产研转化“最后一公里”,从城市基层治理到守护边疆健康,申城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硕。
上海健康医学院师生
沉浸式见证“绿色援疆”发展
黄浦江畔到帕米尔高原,这个暑期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一支多专业、多民族组成的师生团队,跨越5000多公里,在新疆喀什地区开启了一场兼具医疗服务与生态感悟的实践之旅。7天行程里,他们不仅用专业守护边疆健康,更在走访医院、乡村、校园、国门的过程中,感受援疆工作中的“绿色智慧”,以青春力量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交流团队首站走进沪喀医疗协作核心枢纽——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自2018年共建教学医院以来,上海健康医学院以“厚德至善、健行康民”理念为指引,累计培养212名喀什定向医学生。首届26名完成规培的毕业生即将奔赴莎车、巴楚等四县,成为守护家乡的“健康守门人”,他们扎根基层的选择,恰如沙漠中的胡杨,为边疆注入持久生命力。
在莎车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实时诊疗场景令人震撼。“这套由上海援建的系统,让喀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减少了跨区域奔波的碳排放。”副院长的介绍,道出了医疗技术背后的“绿色考量”。走进阿热勒乡卫生院,智能药房、标准化诊疗室一应俱全,临床医学专业的热依拉同学感慨:“过去村民看病要奔波几十公里,现在小病不出乡,既省时又环保。”
教育援疆的“种子效应”同样彰显绿色理念。团队访问喀什大学医学院时,沪喀学子分享学习经验、碰撞思想火花,这种知识的“接力传递”,如同在戈壁播撒绿洲,让医学教育的成果持续滋养边疆。参访“百年喀什”纪念馆时,队员们通过历史影像了解到,从首批上海医疗队进疆到新时代“组团式”援疆,一代代援疆人用坚守诠释“功成不必在我”,他们的付出,正让边疆的“健康生态”愈发繁茂。
团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科普手册、微团课视频,计划建立长期实践基地,通过新媒体传播援疆故事中的“绿色智慧”。领队教师说:“这次旅程让我们触摸到国家发展的脉动,更明白青年要像高原的格桑花一样,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用可持续的行动服务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