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男生不够细腻?00后男生闵思达用实力证明:踢得了足球,也做得好护理!
不久前,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2022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闵思达,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温暖的照护服务与流利的英语交流,从全国3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世赛项目)金牌。这枚金牌不仅让上海健康医学院实现该赛项“三连冠”,更让这位曾是足球二级运动员的年轻男护生,成为赛场内外最耀眼的“男”丁格尔。
闵思达斩获“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世赛项目)金牌
演绎“刚柔反差”,从足球小将到护理追梦人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而在护理这个以女性为主的赛场上,闵思达的出现自带“反差感”——他曾是足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小将,如今却能俯身轻声安抚患者,“力量之刚”与“细腻之柔”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比赛舞台上,面对不同照护场景,闵思达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照护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时,他用舒缓语言平复对方暴怒情绪;为16岁哮喘患者做预防宣教时,他结合自身游戏经历让枯燥知识变生动;处理突发扭伤时,他凭娴熟操作快速缓解患者不适。3天赛程、6个案例,他将运动员的坚韧与护理者的温情融于一体,成为赛场独特风景线。
“以前总有人觉得男生学护理不够细致,但闵思达用行动打破了偏见。”一位大赛评委评价道,“他在搬扶患者、操作器械时的体力优势,与沟通时的耐心细致形成互补,让我们看到男护士在护理领域的广阔空间。”
事实上,闵思达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小学二年级起,他便爱上足球,每天放学后的球场是他最快乐的天地。凭借天赋与刻苦训练,高二时他顺利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质,成为校足球队核心球员。
初高中时期的一段陪护经历,让他与护理结下缘分。“当时家里人住院,护士老师用悉心照顾和熟练操作帮家人康复,我觉得这个职业特别神圣,心里也埋下了‘成为护理者’的种子。”闵思达说,加上家人从事医疗相关工作,让他对“守护健康”有了更深向往。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理专业:“一方面是小时候的执念,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老龄化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尤其是男护士在体力、应急反应上的优势,能为患者提供更多元服务。”这个决定得到父母全力支持,“他们说‘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就好’,这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进入上海健康医学院后,闵思达发现护理学习与足球训练有诸多共通之处:“都需要反复练习、精益求精,也都需要团队协作和抗压能力。”他一边钻研专业知识,一边坚持足球训练,“踢足球让我更懂坚持,学护理让我更懂责任,两者相辅相成。”
他偶然看到学校推送的往届护理技能大赛获奖学姐的推文,“学姐流利的英语表达和温暖的患者沟通,让我特别崇拜,也萌生了‘追随前辈脚步’的想法。”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技能大赛,主动报名成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陪练志愿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比赛,看到选手们的专业表现,我就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也要站在这个舞台上。”
闵思达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
不服输:把“1%瑕疵”修正到“0.01%”
2024年3月,闵思达报名加入校级世赛集训队,开启艰苦备赛之旅。从校级选拔到上海市赛,再到国赛,他经历无数次考核与淘汰:“一开始集训队有10人,只有我一个男生,英语表达和沟通亲和力都不如其他同学,好几次都想过放弃。”
但运动员不服输的韧劲让他咬牙坚持:英语不好,就每晚逐帧分析训练视频、推敲口语细节,周末再花2小时跟外教练口语;沟通不够细致,就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神态与语气,还利用周末到医院、养老院与患者深度交流,倾听真实需求;操作不够熟练,就把每个动作分解练习,累计使用的换药包数量远超常规训练量,每日数十次消毒液洗手让双手出现明显色差。
“我们的训练分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目标。”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儿童与老年护理教研室主任、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组组长徐淑芹是一路陪伴闵思达成长的教练,私底下她被学生们称为“麻辣教练”。作为“细节控”,徐淑芹教练曾让闵思达反复练习每一项操作,“从棉球摆放、镊子使用到操作范围,哪怕一点瑕疵都要重来,直到他能在规定时间内完美完成。”为让闵思达更好地展现男性护理者的“刚柔并济”,远在国外留学的学姐还通过线上指导,帮他打磨服务细节。
国赛备赛最后60天,闵思达进入封闭式训练,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除吃饭和1小时午休,全部时间都在实训楼度过。“我们针对12个案例完成上百次模拟展示和3轮全流程考核,把每个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提前预判、修正。”他说,教练常说的“要把1%的瑕疵修正到0.01%”,成了他备赛期间的座右铭。
“体育训练教会我‘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护理学习教会我‘用细节传递温度’。”闵思达坦言,备赛期间难免遇到学业与训练冲突,“白天训练,晚上就借同学的笔记补知识点,期末再泡图书馆查漏补缺,虽然辛苦,但从未想过敷衍。”这份坚持,让他在上海市赛“盲盒考核”中脱颖而出——面对“认知症+肌萎缩”的全新案例,他沉着分析、灵活应对,最终以第一名成绩拿到国赛入场券。
闵思达在做备赛训练
从“不被看好”到“国赛冠军”,热爱与坚持成就梦想
“闵思达并不是我一眼相中的选手,但他是最努力的一个。每次指出问题,他都会认真记录,那股不服输的精神让他进步非常快。”徐淑芹教练说,最初集训时,这个男生的英语和沟通能力并不突出,但“韧劲”让教练团队看到潜力。因为从小学习体育,他善于用团队协作思维与患者沟通,用运动中的抗压能力应对突发情况,这些都成了他赛场上的“加分项”。
徐淑芹教练告诉记者,学校的支持是夺冠的重要保障:从按市赛标准装修的实训场地,到为选手开通的“学业绿色通道”,再到联系医院、养老院提供实践机会,“我们有30多家实习单位,只要选手需要,就能定制化安排临床学习,比如去认知症专区跟诊,去康复科学习患者搬运,这些真实场景体验比课堂训练更有价值。”
对于闵思达的成长,徐淑芹教练感慨:“选手与教练就像‘CP’,需要双向奔赴。他信任我们的指导,我们也看到他的努力,这种默契让我们在备赛中少走很多弯路。”国赛结束后,闵思达第一时间向教练团队致谢,而徐淑芹却想说:“最该感谢的是一路坚持的你。”
如今,闵思达已收到国家集训队选拔通知,接下来将继续备战,希望有机会代表中国站上2026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这次夺冠只是一个起点,我希望能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中国男护士的风采。”
谈及未来规划,他打算毕业后深耕临床一线:“之前在医院实习时,看到患者因为我的照顾露出笑容,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荣誉都比不了的。护理领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如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我想把这些知识学扎实,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作为00后男护生,闵思达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人看到护理行业的价值,为护理行业注入更多鲜活动力,用热爱与坚持,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从足球小将到国赛冠军,从护理“新手”到“男”丁格尔,闵思达用行动证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能破万难。当青春与责任相遇,当力量与温情相融,就能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5/10/13/1760332348119356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