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团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人大社会委、市政协社法委、市精神文明办和市学联联合主办的2025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中,我校学子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奋进姿态从全市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连续四年将“优胜杯”收入囊中,展现了健康学子知行合一的卓越风采。获奖项目如下:

本次获奖项目紧扣时代脉搏,覆盖劳动教育、长三角、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多个重要赛道。各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将专业智慧融入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中展现了健康学子知行合一的优良风貌。这些富有成效的实践成果,不仅为社会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的积极作为。
获奖团队介绍
一等奖
劳动筑基强身心,青春力行暖基层—东中西部基层健康与心理关怀暖心行动
(校团委)

团队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聚焦东中西部基层心理健康与慢性病管理需求,依托医学生的专业优势,组建多学科、多民族师生团队,深入社区开展睡眠管理、压力调适、认知障碍预防、急救技能心身健康科普活动。团队以上海为示范引领,辐射江西、新疆等地,创新构建“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文化赋能”三维协同服务体系。通过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推动健康资源下沉基层,增强基层居民健康素养,强化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职业使命感,为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基层心身健康服务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充分彰显了健康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青春担当,荣获2025年“知行杯”大赛一等奖,是学校实践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


心安宁•岁暖光—传承生命关怀真谛,共筑长三角“安宁疗护”之道
(校青协)

为深入践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团队在今年暑期走进多家医院肿瘤病房与社区安宁疗护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温度的生命关怀实践。团队通过系统学习安宁疗护理论,在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四道人生”沟通技巧;赴长三角多地医疗机构调研,深入了解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在病房中通过艺术疗愈、非遗拓印等活动为患者提供心灵慰藉;并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尊重生命的种子。团队以“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者精神,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对生命尊严的深刻理解和使命担当,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贡献了青春力量。


二等奖
“胃”来守护者—数智赋能猴菇兴,食养融合润万家
(医学技术学院)

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于2025年7月赴江苏句容与上海松江猴头菇种植基地开展实践。团队聚焦产业痛点,构建“五位一体”产业链发展模式,运用菌种优化、智能栽培等技术创新提升产量品质;依托深度学习技术精准监测活性物质,深度挖掘猴头菇修复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等健康价值;同时建立“产学研医”协同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体系,开展健康巡讲10余场,发放手册千余份,系统普及健康知识。团队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以医农融合促进健康价值转化,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青春智慧。


白衣赤子心,健康边疆行—一群医学生的远行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回应
(临床医学院)

团队深入走访喀什二院、莎车县人民医院等援疆医疗单位,见证了远程会诊系统等“上海智慧”在基层医疗中的创新应用;在阿热勒乡、艾力西湖镇等地开展双语健康科普,通过急救培训、八段锦教学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与援疆医生、当地医学生深入交流,深刻体会了“组团式”医疗援疆的显著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的喀什籍定向培养医学生热依拉,正是沪喀医疗协作的受益者和见证者,她毕业后将返乡服务,成为基层健康“守门人”。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边疆医疗现状的认识,更坚定了他们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AHFE人人主动健康管理—携手破解银龄社交孤岛,共创人民城市暖心工程
(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

AHFE人人主动健康管理团队立足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定位,以“携手破解银龄社交孤岛,共创人民城市暖心工程”为使命,构建高校-医院-社区协同机制,聚焦老年群体主动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通过连续2年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的实践验证,团队将上海经验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形成可复制的“上海方案”。该方案以主动健康为核心,通过健康筛查、科普宣讲和社区支持等服务,显著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社会参与度,推动其从“被动照护”转向“主动参与”。这一跨区域实践为超大城市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有价值的中国方案和上海智慧。


三等奖
红脉传承•漫说健康—以人文温度助力基层人民健康
(临床医学院)

团队于2025年暑期深入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等多个爱心暑托班,面向低龄儿童开展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团队创新采用荧光实验、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生动讲解口罩佩戴、七步洗手法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知识,让200余名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健康防护技能。同时,团队精心设计科普三折页和调研问卷,构建“课堂学习+家庭共读+效果评估”的完整科普闭环。此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儿童的健康素养,更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健康传播的理解,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健康的责任担当,为筑牢校园健康防线贡献了青春力量。


红医薪火传,为老医者梦—新时代红医精神赋能基层为老服务
(医学技术学院)

团队积极响应“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战略,成功入选 2025 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项目围绕“知、信、行”三个维度系统开展:在“知”的层面,通过问卷和实地调研准确把握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与青年医学生红医精神认知现状;在“信”的层面,通过访谈、走访旧址等形式增强对红医精神的情感认同与服务信念;在“行”的层面,开展慢性病防治科普、微团课宣讲等务实行动,推动红医精神在基层为老服务中落地生根,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强脊行动,归位计划—让脊梁回归“人体C位”
(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

团队于2025年7月至9月深入上海市多个社区,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护脊行动”。团队通过知识讲座、姿势筛查、互动工坊等多元化形式,系统普及脊柱健康知识,创新运用橡皮泥模型制作、趣味书签设计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保护脊柱的重要性。累计筛查中小学生超1000名,发现19.2%存在脊柱侧弯风险,52.7%存在不良体态问题。针对筛查结果,团队为高风险学生定制护脊运动方案,并联合社区建立“脊柱成长档案”进行长期跟踪。此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青少年脊柱健康意识,更探索出“医教体联动”的防控新模式,展现了健康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担当。


结语


在上海健康医学院的育人实践中,“知行合一”从来不是一句空号。今年,我校学子在“知行杯”的舞台上再次交出亮眼答卷,八个项目斩获佳绩,连续四年将“优胜杯”收入囊中。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健康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是他们在乡村振兴、健康促进、城市发展等多个领域贡献青春智慧的集中体现。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构建的实践育人体系。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校团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在服务社会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专业能力。从社区健康科普到乡村医疗帮扶,从智慧康养研究到基层治理创新,健康学子们始终以专业所长服务人民所需。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拓展社会实践平台,助力更多学子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成长成才。期待更多健康学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