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不停教,“线上”不停学。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我院组织教师积极按照学校要求,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实落细线上教学,自线上教学首日运行以来,共开设在线课程52门,参与教师44人(包括校外兼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院教师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力克时艰、迎难而上,展现了师者大爱,也体现了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张建青老师,副教授,申请发明专利11项,其中已授权6项,主讲《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在学生的眼中,张老师很贴心,不仅仅教授课本专业知识,还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张老师也很细心,知道同学们大多使用手机学习就专门转换了手机版PPT。
这学期张老师负责教授《影像电子学基础》,她会提前录制视频上传学习通,课程中会综合上一节课同学们作业完成情况和提出的疑问统一讲解。课堂上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限时训练。关于网上授课,张老师回顾过去五周师生的状态,由忙乱逐渐转向稳定有序,且主动改善、力求做得更好的过程。她分享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是,教师在教学与辅导过程中,除了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传授知识之外,恰当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小话题也尤为重要,这些小话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凝聚学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体会家长辛劳,教学过程融入感恩教育。我有时在下午课后批改作业,这个时间段接近晚饭时间了,通过班级微信群给学生反馈作业情况时,我随口问一句,“今年的寒假超长,有在和家长一起做晚饭的吗?”同学们回复,“正在厨房帮忙,厨房上演着灾难大片”,“好的老师,马上去厨房”,微信群里“厨房灾难大片”的附和声一片。透过学生回复的信息,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不知家务为何物的笨手笨脚的孩子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群里再说起类似的话题时,已经是厨房小帮手的经验交流会了,更有甚者,上演厨房灾难片的同学,偶尔会晒自己做的美食了。承担了一定家务,同学们很高兴,自称劳逸结合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向身边人宣传科学防护知识,承担起一名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和同学私聊时,偶尔会有同学透漏出担忧的情绪,我会引导他们,首先冷静下来,关注一下学校以及政府的最新通知。以谨慎但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疫情,作为医学院的大学生,要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开导亲朋好友,做好家里的主心骨。静心学习的同时,要给家里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氛围。在后面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状态非常好,学生说,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是一个有能力有主见的大学生,家长们会虚心听取他的意见了。
3、顺势引导,增强学生专业认同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同学说自己做了家里小区的志愿者,顺着这个话题,我提起了我校毕业生奔赴武汉一线进行支援的事迹,就着这个话题,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群里讨论的热火朝天,几十个热血青年们似乎就要冲出屏幕去加入战“疫”行列。我问他们,你们现在去武汉一线的话,能帮什么忙?你们的学长们,他们正在干着什么?同学们冷静了下来。“你们还是学生,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力求有一技之长,将来才可以干大事,帮大忙”。同学们表示认可,一定认真学习,以支援武汉的学长们为榜样,要学有所成。
线上教学已经开展五周了,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也在成长着,学习着,感动着。上课时,有的同学诙谐幽默,打破了课堂的冷清,活跃了课堂氛围,带动大家都活跃起来,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很多班干部,一直电话、微信穿梭于同学和老师之间,督促同学早起上课,和老师积极沟通汇报,确保每一次课的顺利进行。课堂上遇到技术问题,学生也会主动包容,帮忙一起解决。
疫情无情人有情,线上教学虽不能面对面,但隔着电脑屏幕依然充满着挡也挡不住的关爱之情,这就是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初心,这就是张建青老师。(医学影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