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更新、管理创新、服务贴心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0-05-08浏览次数:679


科技处处长  莫国民


424-25日,学校组织了中层干部的培训,主要围绕“本科合格评估,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等主题安排了专家作了辅导报告,报告精彩纷呈,理念新、参考性强。大家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从中感受良多。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也全程聆听了专家的辅导报告,从学校发展大局,从部门发展思路,从自己应尽的责任等方面深受启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理念更新

今年是学校建校五周年,恰逢“十三五”建设的收官之年,本科办学五年,即将迎来的合格评估,是对学校办学五年来取得的成就的总体检验,而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又为我们指明了当前及今后办学的方向,给出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办学的指引。

沈国芳副校长在小组讨论发言中指出:本科合格评估是最基本的标准,也是本科办学的最低标准。我们学校本科办学历史虽然短,但是就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等方面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一定能通过合格评估,但我们更希望通过评估与同行比较,看到办学中存在的差距,思考怎样迎头赶上?

上海市教委陆靖主任的报告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他作为评估专家在南京大学给学生处、辅导员、就业中心访谈时提出什么是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应该是怎样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本科办学五年了,下一个五年“学科建设”将被赋予更重的建设任务,怎么建设学科,怎么形成学科团队及学科特色值得我们思考?

不同的办学阶段,我想首先理念要更新,其含义是下一个五年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思想理念要更新。就科技处来说,需要从单单追求各项科研指标数量的增长,逐渐向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就目前而言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师规模已经固定,依据原来的科研指标体系设计与激励导向,科研成果的增长将进入瓶颈期,“十四五规划”学校建设将做怎样的顶层设计将关乎下一个五年学校是否还能保持快速发展。科技处要更新原有的工作惯性,坚持联合校内外资源转变从重科研数字量化,到重点打造培育特色学科上来。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3-4个学校导向的特色学科,凝聚学科特色,目标部分学科领域领先,将这些学科打造成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品牌学科、名片学科、优势学科。学科水平上去了,届时学位点建设也将水到渠成,学校会吸引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学校办学质量将逐步形成正向提升。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高水平团队打造,学科特色方向凝练,一以贯之的支持力度,走内涵发展之路,相信学校能级提升将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办学理念更新、工作思路创新是新一轮五年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从本次培训学习中都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大家也对本次培训的主题与内容非常满意,贴近工作实际,开拓了工作思路。

二、管理创新

本次培训内容安排了“关于本科合格指标体系的解读”与“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应用技术型评价指标解读”,这些指标体系钩画出了学校方方面面工作应努力完成的各类办学指标及办学需彰显的特色。对照这些指标我们欣喜地感到学校经过五年的建设取得的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及痛点。

陆靖主任讲课时提到了当时他在复旦大学做教务长时协调生物系和化学系,专门为一个学生制定了一份培养方案,当这个学生毕业后给陆主任的来信中提及复旦的担当,表达了对学校浓浓的感激之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同时也感悟到了有了理念的更新,更要突破原有的框框,要创新性的开展工作的勇气。黄钢校长曾经说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为我们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沈国芳副校长也在总结中让我们思考一个好干部的标准有哪些?他说,按原有的政策做事没有错,但政策往往是滞后的,有欠缺的。如果按原有政策办事,学校职能部门及学院不可能单独为一个学生制定一个培养方案,因此,做为一个好干部心中要牢记三个有利于,管理上创新及突破框框非常重要。

郑书记在本次培训开班动员会上说:作为一个干部应当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不能怕犯错误而不作为。更不能形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不良风气。

科技处最近也在积极思考管理制度上的创新,针对高校分类评价指标落实推进,学校教师分类管理及年度考核等方面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主动作为、敢于作为,将解决学校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学科建设的短板、解决教师个人科研发展的痛点为切入点做好制度对接;科技处也将推进解决二级学院之间的协同、学院与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瓶颈,破除唯论文等进行一些制度更新安排,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一个更适合他们成长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做好应有的工作。

三、服务贴心

第四讨论组的成员大多是职能部门及教学辅助部门,因此,各位中层干部谈的最多的是怎样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怎样做好“店小二”,并不是简单的为他们吃饭时准备好碗筷,而是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菜单,满足不同的需求。

近期科技处与人事处及产学合作处共同推进了学校教师与附属医院之间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出台了《关于我校教师受聘附属医院产出科研成果认定的通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附属医院与学校教师反响热烈,来办公室或电话询问的教师非常多,我想这种了解教师的心声,适时推出符合学校建设发展方向的举措也是一种贴心的服务,科技处会积极跟进,将好事做好。

下一阶段科技处将对“本科合格评估及高校分类评价”二个指标体系细化研究,主动了解学院、教师的想法及需求,只要有利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继续做好制度设计及培训,科技处将做一名称职的店小二,提供贴心的服务。

从会后的反馈表中反映出了大家对本次培训会议内容的高度赞同,对各个指标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对陆靖主任的报告引起了共鸣,促使在座的干部深入思考,将“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部门工作的出发点。“理念要更新,管理要创新,服务要贴心”是本次培训后我和大家的感受,也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