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再出发 立足岗位做贡献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0-05-08浏览次数:1428

学工部主持工作副部长 吕晓丽


2020424日—425日学校组织了中层干部培训班,这是学校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开启“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需要我们中层干部按照“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上海干部的要求,撸起袖子再出发;同时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下意识的培养自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立足本职岗位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培训班内容紧贴学校中心工作,授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五场专题报告,场场精彩,十分解渴。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找到一个思想支点,学会团结协作的大气

本科合格评估和高校分类评价,一个是政府监督教育质量的职能体现,除了合格评估,我们将来还会接受本科专业审核评估;一个是《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评估、评价将会伴随我们学校长期办学的过程中,所以如何在评估、评价中找到一个思想支点尤为重要。

25日分组讨论环节,我们4组很多干部都谈到了“三个有利于”的工作出发点,这是黄校长在行政周会上给予我们工作的建议和思考。在工作中,把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这“三个有利于”作为一个思想支点,去对照和衡量自己的工作,努力的方向就不会偏离。

大方向掌好舵,仅靠自己部门或学院单打独斗,整个健康号大船就很难快速前进的。学工部是要与学校任何一个学院和部门都需要协作、共同推进工作的部门,也同时考验着我们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在团结协作中要学会大气”,这是我经常跟我们部门的人交流时的观点,部门的成果、成绩、数据、场所,所有都是学校的,部门之间、部门学院之间要实现成果共享、信息互通、场地共用,这样工作才可以相互提升,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学校将会得以发展。

二、找到一个工作目标,学会追求卓越的勇气。

郑书记在干部培训班上曾讲过“不唯指标”,我个人的理解不以各项指标合格为目标,要制定更高的目标,要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可能本科合格评估,仅把目标定位在合格,并不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本科合格评估我们要把它看作是展现学校的好机会。平时这些本科教育专家齐聚我校并非易事,评估集中几天中深挖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实质和内涵,我们要从各自条线凝练工作特色,本着向专家展示和汇报的心态,挖掘自身亮点,学会追求卓越的勇气。

 “千校一面办大学”的历史将成为过去,在《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中讲到“学习者释放潜能、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彰显个性、全面发展”,这一点给予了学生工作者很有意义的指导。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人才培养上如何彰显出我校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今年在学生培养上,我们提出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本领、有干劲、有担当、有温度”的“六有”新时代医学生。“六有”是根据国家对于青年的要求,结合我校特色和专业特点而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是“三有”,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有情怀”,培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为了祖国医疗事业而奋斗的情怀;“有干劲”,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主张只学知识,不会具体操作,要踏踏实实的肯干,动手上手能力强,突出一个“干”字;“有温度”,我校学生医学与人文双螺旋的人才培养定位。因此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要定位卓越目标,将学生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三、找到一个实现路径,学会审视自我的底气。

我们学校三校合并、校外引进人才较多,教师来源组成多样化,有的曾经历过本科水平评估,有的教师已经在其他学校经历过本科合格评估。但是我们一定要摒弃以往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我们学校的定位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不可拿研究型高校的评估经验套用在我们身上,更不可拿本科水平评估的指标加以照搬。

我个人就曾经切身经历过本科水平评估的点滴,就像陆靖主任所讲,那是疯狂追求多少个A的历劫过程,过程很痛苦,所以当陆主任讲到这里时引发了我的共鸣。这一切经历和经验都要学会扬弃,打破惯性思维,保留好的经验做法,但是也要将我们的工作对标“应用技术型”医学高校,我们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唯一一家医学院校。陆靖主任的讲座中提到,在他作为评估专家访谈南大三个部门(招生办、就业办、学生处)时的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启发。学生处涉及全校学生的奖勤助贷补、涉及到学生的就业、学工队伍的建设,制度条文尤其多。去年结合巡视整改,学生处共修订、废止、新拟文件多达46个,曾经一段时间我们感觉很有成就感,但现在对比陆主任所讲,我们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的空间,是不是所有规章制度都能体现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不是这份制度拿到不同类型的高校都适用?目前我们对标指标的短板在哪里?这三个问题将是接下来学生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学生工作就要依靠学生,多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全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思维的碰撞,优秀品质的展示,他们身上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教师倾听和学习的。要修改一项规章制度、发布一项学生的政策、寻找学生工作的短板,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同学生打交道要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越重,甘当学生的学生,工作思路会被学生打开一扇窗,找到更多工作的灵感,这是我们工作的体会。

四、找到一个转换方式,学会勇于挑战的锐气。

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也会有诸多的压力。学会把压力变动力,也是考验一名干部的能力。新时代对于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都得跟上,同时还考验干部的承受力。在工作中要把压力变动力,不断学会自我调节,不断学会勇于挑战。

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今年学校进行了任务再分配,从学校确定好任务的当天,我们学工部就业办加班,一个指标做成了一本册子,把指标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观测点”等全部理得清清楚楚。只要学校分配了任务,我们就想办法去做好,把难以完成的压力变成我们工作前进的动力,相信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从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中层干部就要做到:坚持突出特点,不断驱动自己,学习永远在路上,改革也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党性为指引,以思考的深入,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成效。在工作实践中牢记宗旨、践行使命、敢于担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