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交流会

发布者: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0-01-17浏览次数:82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学校医教协同发展,实践教学基地提质增效,1月14日,学校在附属周浦医院召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交流会。

唐红梅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仁友教授、瑞金医院华英教授、普陀区人民医院邵印麟副院长、第四康复医院王红兵副院长,以及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联盟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相关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部、中心)教学负责人出席。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张梅主持。附属周浦医院赵江霞副院长致欢迎辞。

夯实基础  提质增效

张梅处长代表学校就实践教学基地4年多来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建校4年多来,针对实践教学基地类别较多、较分散,同质化建设难度较大等问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办学定位,在实践探索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健康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指南》,建立“一个标准、三大类型、六个统一”工作机制,即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医教协同型、产教融合型、通识教育型三大类实践教学基地,按照统一督查标准、规章制度、实习教材/手册、师资要求、教学进度、出科考试稳步推进基地建设。

建设中,学校主要通过八大举措促进各类型实践教学基地提质增效。一是理顺架构、分级管理,各司其职,高效运行;二是制度保障、绩效考核,动态、定期、持续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是统一标准,严格准入,目前共建立12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准入和建设标准;四是质量评估,持续提升,以“六个统一”为目标,全面督查171家(337个点)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院自查率100%,学院互查率20%;五是示范引领、探索创新,在建设的基础上评选出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8个,实践教学基地示范科室4个,示范性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9个,示范性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基地2个;六是服务需求,提升师资,构建TEAM培训体系,共计开展教学理念、质量保障等各类专题培训和研讨26次,培训各实践基地1687人次;七是参与教改、投身实践,2017-2019年,各附属医院一线医生共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0项;八是研究教学、投身竞赛,4年多来,各附属医院公开发表教学论文17篇,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项23项。

示范引领  交流分享

会上,领导和专家共同为2019年评选出的5家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附属周浦医院,大团、马陆镇、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宁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实践教学基地示范科室:复旦附属华东医院护理部、附属周浦医院康复科、复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交大附属六院护理部;4家示范性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附属周浦医院、附属嘉中心、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2家示范性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中译语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了授牌。

临床医学院院长蔡巧玲,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林军、陈凤贞分别就临床、检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作了介绍。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代表附属周浦医院教学培训部主任钱巧慧,示范性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代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胡佳老师分别就各自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第九届医学(医院)青年教师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获得者附属周浦医院吴衍则就备赛及参赛的过程和收获交流了感想。他们结合专业特色、实践经验、质量控制、师资培养等分享了实践教学基地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如何通过集思广益、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不断提升的建设历程,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的精神,得到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把脉现况  共谋未来

在听取汇报和交流的基础上,与会专家认为学校三大类型实践教学基地分类推进,开创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之先,在顶层设计、过程管理、质量控制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专家也对学校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希望。吴仁友教授指出,实践教学基地要进一步增强教学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要推动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改革;要以本科合格评估契机,进一步深化内涵,提升质量。华英教授则从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师资培养、加强附属医院和社区联盟教学基地互动、为实践教学基地搭建更多更广舞台给予了详细指导。

唐红梅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四年多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她希望大家重整行装,在2020年取得新的成绩,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满自信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要站在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上海的高度,站在为国家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角度,切实加强基地的规范管理和同质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稳扎稳打,走出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之路。二是要加强过程管理,以完善的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学校层面要超前识变,做好顶层设计,提高治理能力;学院层面要积极应变,做好上下联动,执行好制度,整合好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层面要主动求变,保持建设初期热情,持续努力、持续建设,不断提高质量。三是要形成常态机制,以督查评优为抓手共同促进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年初,黄钢校长发出了全面开展合格评估自评工作的动员令,各基地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与学校同频共振,时刻对标对表,使督查和评优成为常态化工作。学校将贯彻教育部要求,试行基地退出机制,实行基地年度质量报告制度,鼓励基地高级职称教师授课,共同打造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

在学校启动本科合格评估自评工作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基地将以此次建设工作交流会为契机,在总结过去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和梳理校领导和专家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对标合格评估,继续夯实基地建设工作,促进各基地建设持续提质增效。(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