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探讨中寻找答案——“擦亮‘海派文化’金名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浦东图书馆讨论会

发布者: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0-09-07浏览次数:200


826日,上海健康医学院“擦亮‘海派文化’金名片——沪语的生存现状探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浦东图书馆顺利开展了讨论会。团队负责人诸洁,组员陈瑞珺、朱懿雯、张子芹、杜泽慧和俞依鸣在文理教学部指导老师卜茹雯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第三次活动。




这天是暴雨天气,路面湿滑,出行十分不便。然而,团队成员仍从上海各区前往浦东,一同聚集在图书馆开展项目活动。

浦东图书馆环境优美、安静舒适、馆藏量丰富。阅览室中几乎坐满了人,所有人都在座位上阅读书籍或伏案写作,氛围非常好。



在三楼一处阅览室的语言类区域,成员们找到了和上海方言、海派文化相关的书籍。大家纷纷查阅图书资料,翻阅感兴趣的书籍。朱懿雯同学借阅了《上海方言与文化》,她对其中上海方言的发音很感兴趣,她认为这本书内容十分多样,不仅写了上海地方民俗文化,而且写了上海说唱和戏曲文化,此书体现了上海方言在文化、社会、城市、商业等多个方面的价值,对思考研究问题和撰写调研报告有借鉴意义。



    在五楼北图书室中,成员们聚在一起,坐下来阅读书籍,分享读后感。在讨论会上,成员们讨论交流研究问题,撰写调研报告。大家都小声地交流,完全融入到了图书馆宁静的读书氛围中。我们分别就沪语是怎么样发展形成的、推广沪语与推广普通话是否冲突、在医院用沪语进行交流,是否能够拉近医患关系、沪语与海派文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自媒体影响与传播下,沪语有哪些新发展”、沪语在如今社会中的生存价值、意义及发展前景是什么等六个方面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回顾项目研究和实践过程,我们开始撰写项目成果和结论。我们认为,沪语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是海派文化的根脉。然而,我们发现了当今沪语发展的几个困境:现在使用沪语的人减少;沪语教学少;沪语的研究和推广少;沪语的传承重视少。上海话的日渐式微,必定会给沪语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要探寻一条传播推广沪语的路,沪语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下午1700,是图书馆闭馆的时间,我们团队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本次讨论会活动。整个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接近尾声,回顾一个月以来的调查和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也丰富了阅历。(文理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