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晓霞
工作室简介
启路生涯导航工作室立于2017年,是2017年度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2020-2021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示范点),2018年至今为上海健康医学院九大辅导员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以“专注生涯规划,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通过“三合三导”,即“资源整合、合力辅导;点面结合、精准指导;双线融合、覆盖引导”,扎根学生宿舍园区,面向在校学生提供生涯意识启蒙、职业素养培养、职前技能指导的生涯三维导航服务。
01 工作室团队介绍
教师团队
高晓霞,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职业咨询师(中级)、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主持完成上海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等10余项校级及以上课题。
彭楠,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曾获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上海高校就业与创业课程微格教学大赛三等奖等。
李茜,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专职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代表,曾获2019年“沪江医教杯”上海市高校教师心理知识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促进就业(简历设计)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郭子叶,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生涯规划师(中级),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微格教学大赛优胜奖、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
吴蓉,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专职辅导员,职业指导师(初级),曾获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等。
葛飞飞,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专职辅导员,曾获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荣誉称号等。
学生团队
工作室设宣传部、事务部、管理部、策划部,积极培养学生团队。
02 工作室建设经验及成效
一、树品牌:学生成长成才的加油站
启路生涯导航工作室紧密围绕学生生涯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通过“三合三导”,即“资源整合、合力辅导;点面结合、精准指导;双线融合、覆盖引导”,扎根学生宿舍园区,面向在校学生提供生涯意识启蒙、职业素养培养、职前技能指导的生涯三维导航服务,形成系列深受学生喜爱、收获成长的活动项目,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服务学生生涯发展的品牌。
(一)资源整合、合力辅导
1.凝聚教育合力。工作室积极整合师生、校内外等资源,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辅导。工作室6位专职辅导员组成校内导师团,做好日常辅导;校内各学院的教授、骨干教师进行特约辅导;校内优秀学子开展朋辈辅导;由优秀校友、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校外导师团开展专项辅导。
2.汇聚智慧力量。工作室建立月例会制度,在每月工作例会上,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汇聚师生团队集体智慧,研究制定每月活动计划。例如,“芳菲四月,启路已就绪,等你来起航”、“浪漫五月,启路来相邀,共做追梦人”、“激情六月,启路再蓄力,展多彩青春”等。师生团队自编自导自演工作室首部生涯心理剧《初心》,荣获校级优秀剧本奖。
(二)点面结合、精准指导
1.构建生涯教育新模式。工作室构建了生涯意识启蒙、职业素养培养、职前技能指导的生涯三维导航新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意识——掌握技能——制定规划——提升素养”,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加油站。
“点”上突出生涯规划个体咨询。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各阶段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好精准指导。
“面”上聚焦生涯三维导航。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针对性地服务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强调体验式、分享式、学习型的工作室培育理念。首先,在生涯意识启蒙上,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不够了解和尚未适应,容易在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偏差和不足,为此,工作室重点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我与教授面对面”主题沙龙、“生涯启程,楷模伴行”校友分享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等各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尤其是学业规划的意识,为随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和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其次,在职业素养培养上,面向有需求的在校学生开展了“浸润书香,点亮人生”品读沙龙、菁英训练营等活动,目的是提升时间管理、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职场礼仪等包含在内的学生职业素养。最后,在职前技能指导上,面向高年级学生设计了求职技巧工作坊、职场英语角、“萌新闯职关”主题活动等,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求职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2.打造生涯教育品牌活动。品牌1:“我与教授面对面”主题沙龙。该活动是由启路生涯导航工作室与校妇工委合作举办,邀请学校女教授到工作室开展生涯特约辅导,与学生共话成长路。疫情期间,将“我与教授面对面”主题沙龙从线下调整到线上,开展了《平时的点滴积累,助力创新创业走向成功》《请相信自己是最美好的存在》《“明日好医生”成长之路》等10场“我与教授云端有约”活动。该项活动已开展了3年,共举办24期,参与女教授22位,直接参与线下活动的学生累计300余人次,直接参与线上活动的学生累计达2800余人次,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品牌2:菁英训练营。工作室引进校外有丰富经历的师资力量,先后举办了菁英女生训练营、销售菁英训练营、文职菁英训练营等。针对不同的训练营设计相关的活动模块,将《时间管理》《销售沟通与说服力》《目标管理》《职场礼仪》《会议管理》等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融入到相应的主题训练营中,每期训练营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三)双线融合、覆盖引导
1.扎根园区服务学生。工作室扎根学生生活园区积极探索契合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生涯教育工作模式,工作室包含咨询区、阅读区、活动区、宣传区,强调体验式、分享式、学习型的工作室培育理念,至今已开展线下活动90+次,大学生累计参与人数为2000+人次。
2.开启云端教育模式。工作室团队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积极思考,主动跟进生涯三维导航,开启了“云端”生涯辅导模式。工作室先后举办了“考研复试经验云端交流”、“我与教授云端有约”主题沙龙等系列活动20+次,参与线上活动的学生累计达3000+人次。
3.优化线上宣传平台。工作室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工作室微信平台,开设三维导航、启路风采、资讯频道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设有若干个子模块,及时推送工作室活动的宣传报道及契合学生需求的服务信息,大学生学习体验舒适度有明显提升。至今已累计推送图文200+,团队正努力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打造为服务学生生涯成长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
二、强内功:教师专业提升的助推器
工作室实施“教师团队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理论探讨、教学研究、案例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积极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邀请优秀同行给工作室团队分享经验,选派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培训,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团队成员参加GCDF&BCF生涯规划师双证、BCC全球生涯教练认证、GCT生涯团体辅导认证等培训14人次,团队成员荣获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2019年上海市“沪江杯”高校心理教师心理知识竞赛一等奖、上海市首届“就业创业课程微格教学大赛”优胜奖、上海市第二届“就业创业课程微格教学大赛”三等奖、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发表《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新模式探析——以上海市A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室建设为例》等多篇论文。
03 做示范:工作成果交流的共享园
举办经验分享会:面向“培育工作室”和本校生涯指导教师或辅导员
建设1个微信宣传平台:至今累计关注人数1100+,推送图文200+,总阅读量50000+,单篇最高阅读量2200+
形成1项工作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三合三导”工作法》
形成1批建设成果:
创建《启路生涯》:每半年制作1期工作室刊物,至今已完成8期《启路生涯》
录制微课《让HR一见钟情的简历》《职场礼仪小课堂》
编写《青春导航—大学生生涯三维导航活动设计集》
编写《青春导航—生涯人物访谈案例集》
制作工作室5分钟宣传片
04 工作室下一步建设方向
工作室将在原有“扬‘三合三导’特色,启三维导航之路”的建设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涯建构”为理念,在系统建构基础上,横向推行“菜单式”精准服务,纵向实现“2+X”深耕培养,在“精准”上下功夫、在“深耕”上做文章、在“成效”上求突破,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菜单式”精准服务。工作室将改进之前的组织方式,结合团队成员的优势,形成生涯指导“菜单”,规定活动内容、形式、限定人数等,校内外各班级、学生团体、学生个人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照生涯指导“菜单”进行预约,激发学生生涯成长自觉,提升精准度。
2.“2+X”深耕培养。工作室下一步将重点突出个体生涯咨询和系列生涯工作坊,并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生涯讲座、生涯沙龙、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训练营等活动。
工作室负责人简介
高晓霞,女,1980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咨询师(中级)、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上海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等10余项校级及以上课题。
实习编辑:黄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