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8日 05: 特稿·专题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2018年3月31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技能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正式打响,各院校的18名护理专业选手经过近12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学生脱颖而出、力拔头筹,最终成功赢得了代表上海征战全国选拔赛资格。喜讯传来,全校师生为之振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秉持着南丁格尔精神,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强,现代护理理念要求护士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层面的整体护理服务。近年来,上海健康医学院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引领,对接人民对健康的需求,着眼于护理学科专业发展内涵建设,将护理工作模式逐渐从配合医生完成诊疗任务、落实医嘱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为人的健康提供身心整体照护为中心,让护理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专业内涵。
与此同时,学校在上海率先开设了助产、老年护理及急危重症、慢性病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方向,主持完成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牵头组建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资助临床医院护理科研课题6项,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设基地和上海市护理专业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积极将健康与社会照护领域技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多元护理文化,融入到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之中,为护理与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构建完善体系
打造行业人才培育高地
学校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行业引领潜质的、以呵护生命为第一要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类健康促进者,作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为宗旨,以人格与心理健全、具备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能力强、国际交流活跃为培养方向。注重严谨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严格的实践能力系统化训练以及慎独人文修养的培育,从而为医疗健康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护理实践能力强,具有高尚职业素养以及护理行业学科发展潜力,能胜任各类护理相关岗位的护理人才。
立足应用型培养方向,拓宽人才培养领域。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为指引,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对卫生和健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培养了既能服务于健康中国和国际化大都市各类人群,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护士岗位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和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也可成为慢病及老年护理、急危重症监护、母婴护理等专科护士的后备高端护理人才。
依托贯通式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学校目前已建立了全日制中职、中高职贯通、高职及本科培养体系,并同时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共同探索专升本及中-本贯通立交培养项目,培养了具有通科护理技术,同时又兼具专科护理技术特长的本科护理人才。学校以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创新多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遵循现代化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以国际、国内一流学校为标杆,强化全人护理和环境关怀的教育理念,以“增实践、增讨论、增社会服务、减理论”为导向,按照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优化通识教育,形成护理人文课程群,增强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和淡化学科界限,做好“理论与实践融合、基础与临床融合、课程与课程融合”,将以问题、案例和团队为主导的PBL、CBL、TBL教学模式深入课堂及临床实践; 开展MOOCS、SPOC等线上学习形式,并通过国际化的优质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学生对各系统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学生体验性课程,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增加创新实践活动。
瞄准应用方向
对接区域发展人才需求
创新模式,力主学科内涵式发展。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国际前沿发展方向,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在上海率先开设助产、老年护理、急症重症及慢病管理等专业方向,致力于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和护理学院合作,积极探索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努力培养多层次高素质护理人才。
锐意改革,探索专家督导式教学。学校所依托的护理专业教学专家团队中有多名东方学者、国家级、上海市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也有担任全国及省市级护理学会理事、各类护理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国内外护理杂志编委等专家。学校同时还聘请来自上海市各三甲医院的20余名护理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工作室,轮值驻校督导教学,推进学校专业教学改革。
构筑平台,培育实践技能型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拥有国家财政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的上海市现代护理实训中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能同时满足约1500名学生进行各项专科护理实训教学,各类护理实训仿真软硬件设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学校在上海各级综合和专科医院建有校外护理实习教学基地30余个,而随着护理职教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至2016年集团组成单位增加到了23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14家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从而更有效地确保了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和质量,同时也增进了与同行院校交流切磋的感情。近年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连续获得上海市星光杯及全国中职、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一、二等奖,2015年在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中,4名参赛选手均获得金牌。
从2016年起,学校作为中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培训基地和考试中心,举办了多期国际“标准化病人”(SP)训练师培训班。SP教学及OSCER考核模式对接临床实际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对促进实践教学、促进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着眼国际战略
开启人才应用广阔空间
学校聚焦国际前沿发展方向,精准对接上海及国内健康需求,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国际环境,满足多元文化与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协作融通的培养机制。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芬兰、法国、比利时等国际高水平院校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护理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引进国外先进的本科及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合作的国际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国际化拓展提供更多机会。同时,也为护理专业教师赴美国杜克大学访学、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护理学院、美国Chatham查塔姆大学、法国里昂、斯特拉斯堡护理学院等进行访学和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构建交流平台,营造开放健康的学术氛围。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邀请如东方学者Dr.Lamb、美国杜克大学护理学院专家等定期以护理技能工作坊、护理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学校师生引进护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最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2018年5月17日,为庆祝第107个国际护士节,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护理人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校举行了“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传承护理职业光芒”护生授帽传光仪式。校长黄钢、副校长唐红梅、海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柯骏和周晟政委、上海护理界前辈们莅临庆典现场,学校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和团总支书记、护管学院教师代表以及15级本科、16级高职护理专业700余名护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授帽传光仪式上,全体护生们诵读南丁格尔誓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在摇曳的烛光中荡漾,庄严的氛围净化和感染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让所有人深深感受到了白衣天使这个职业的崇高和光荣。
护生代表16级高职助产班薛佳慧同学上台发言,激动地说:“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系统的学习到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我为我能成为一名白衣天使而自豪,我将继承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岗位上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为我国医疗卫生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第一资源,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当今护理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应用科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引领,科学谋划学科定位,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更新与拓展了护理服务健康理念,为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专业人才设定了目标和广阔前景。学校将不断促进国内“健康和社会照护”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护理及健康管理人才,为“健康中国”助力!
原文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2018-05-28/getArticle.htm?id=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