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医生,既要懂得怎么用药,又要用得精准、用得巧妙,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患者只要和医生配合好,就没有治不了的痛风。
■本报记者 张琪
“没有治不了的痛风”,此话听上去不太“靠谱”,但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内科学系执行主任张进安教授这里,这话却是“靠谱”的。他的观点是:“痛风可以被治愈,这一理念近年来已被认可和证明。”
7月6日,上海周浦首届甲状腺——内分泌论坛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林娣在题为《痛风的诊治进展》的演讲中,再次提到了这一理论。
拿捏用药分寸是关键
“痛风患者大部分都经历过放弃治疗的阶段,这也是痛风难以控制、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张进安说:“痛风的主要症状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一关节炎等。很多痛风患者起初被检测出高尿酸血症,由于未得到有效治疗,发展为炎症性关节炎或痛风石,即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附近,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
那又是什么让患者失去信心,放弃治疗呢?张进安解释说,“人体自身会形成一个适应个体的尿酸平衡浓度,一旦开始治疗,尿酸浓度下降,关节里沉积的尿酸就会释放出来,平衡被打破,反而引发了疼痛。”这样导致的情况就是“不治不痛,一治就痛,患者常常被吓得打了退堂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称为“富贵病”的痛风发生率见长,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一些患者觉得“医生是老的好,而药是新的好”,大多寄希望于找到“一吃就不痛”的新药。
对此,张进安指出:“我们无需只盼望新药,一种新药研发成本上亿元、甚至达到数十亿元,从研发到上市可谓十年磨一剑。患者等得起也痛不起。既然身体有一个自己的尿酸平衡浓度,那我们就尊重它,把尿酸一点一点往下降,直到恢复到正常浓度。”
痛风得到有效控制的标准有3个,一是不发作疼痛;二是关节痛风石消失;三是蛋白尿转阴,甚至轻中度肾功障碍患者的升高的血肌酐降至正常,肾功恢复。
张进安说,“现有的药物降低尿酸浓度没问题。身为医生,既要懂得怎么用药,又要用得精准、用得巧妙,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患者只要和医生配合好,就没有治不了的痛风。”
打破碘误区
号称“海上花”的上海,民间盛传“不缺碘”“加碘盐加剧了上海的甲状腺病”……这些说法靠谱吗?
张进安表示:“完全不靠谱。除了明确的甲亢病人外,都不用刻意回避加碘盐。”道理很简单——相对于缺碘对身体造成的损害来说,哪怕多补一点碘,益处都是明显大于害处的。张进安明确说明:“甲状腺结节不用严格控制食用加碘盐。”
在业界,张进安堪称“网红医生”,百度搜索出来的相关信息超过10页。只要是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张进安都有一套治疗办法。他擅长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在治疗、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均列位国内第一梯队。
不久前公布的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中,周浦医院有3个项目入选,立项数在入选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排名第11位、在二级医院中排名第一。张进安的《中性粒细胞胞质因子1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入选项目之一。
在上海周浦首届甲状腺——内分泌论坛上,来自周浦医院的3个报告,都是围绕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展开,分别从细胞免疫学、表观遗传学、遗传学三方面汇报了相关研究进展。
此外,还有关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动物模型制备等相关课题报告。张进安表示,“我希望带领周浦医院团队,通过规范治疗、规范管理,跻身国内甲状腺疾病治疗一线学科。”
原文地址: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8-07/19/content_9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