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报】尊医重卫 共享健康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8-08-29浏览次数:820



孙英


丁新德


倪俊

李佳慧

2018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医师和医务人员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崇明区卫生计生委以“尊医重卫 共享健康”为主题,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的到来。本期《崇明报》刊登4位优秀医师的从医小故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岳阳医院崇明分院 孙英

  在岳阳医院崇明分院,有一位深受病人敬慕和爱戴的好医生,即使已退休,但她还是为患者的健康而不懈努力着,她就是孙英。提起孙英,许多同行、专家、病人赞语频频,深深地为其精湛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折服,她虽然头顶着无数的光环,但在她心里,病人永远比任何荣誉都重要,她把一片真情融入到了自己热爱的超声事业。无论何时何地,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孙主任”。

  孙英早在1986年就成为了中国超声医学会委员,1996年成为中国超声工程学会永久会员,2008年上海超声诊断创建50周年大会上被评为上海知名超声专家,2011年至2014年成立名医工作室,2015年获得上海市仁心医师奖提名,2016年获得上海市区域名医称号。

  孙英忠诚于党的医疗事业,忠诚于医生的职责。多年来,她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拔尖人才,她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她无怨无悔地坚持扎根海岛30多年,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人们。数十年来,已为本院和外单位培养了近十位超声专业年轻人才。64岁的她希望能再多干几年,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每年,她都服务6000多名病人,诊断的疑难杂症也是不计其数。

  在孙英的日常工作中有着这样一些特殊的小故事。

  曾经,家住堡镇的王女士被市级医院的超声和CT诊断为肝癌,她为此情绪一落千丈,几乎放弃了就医求生的欲望。她的家人慕名而来,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没有预约直接把她送到了岳阳医院崇明分院超声科。当天,病人很多的孙英在中午休息时饿着肚子为患者做超声诊断,而在一旁焦急等待的家属更是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喘。当孙英告知她们为肝硬化结节而非肿瘤时,王女士及其家属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后专程送上锦匾“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多年来,孙英的名气不仅蜚声海岛,而且在上海的同行中也享有声望。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百姓的崇敬和爱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超负荷工作,孙英的职业病也不少,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今年初,她的肩周炎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起居,连穿衣服都变成了一件难事,但面对已经约到近半年的专家门诊,她还是选择打局部封闭针并且坚持上班;现在中午带饭的职工已经不多见了,但每天孙英都会带饭,因为她总是错过开饭的时间……

  孙英是崇明超声事业中的领军者,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典范。就像一个齿轮,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精益求精。

  爱岗敬业 心系病人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丁新德

  丁新德,中共党员,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来,他敬业奉献,默默奋斗在临床一线。他,眼里看着病人,心里装着病情,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第一位,曾连续48小时守候重症监护室;他,医德高尚,对所有病人都充满爱心,态度和善,甚至捐钱、捐物;他以德感人,将职业操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丁新德,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分配在崇明县中心医院工作。2011年11月,普外科收住了一名65岁的肠癌患者。术后,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面对这一棘手情况,丁新德立刻组织肾内科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病人病情危重,一直没有小便,丁新德连续48小时守候在监护室,累了,就靠在病床边休息一下。终于经全力救治后,病人排出尿液,他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他敢于担当,一切为病人着想。曾有一位95岁的陈阿婆,家住城桥镇,身患肠道肿瘤,家属希望能手术治疗。丁新德接诊后,明知手术有风险,但看着家属期待的眼神,他还是决定为她手术。于是,在做好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后,他顺利为老人切除了位于直肠部位直径达12厘米的恶性肿瘤。在术后的住院过程中,他每天亲自为老人换药,还不时同老人打趣:“老寿星,这一关您闯过去了,长命百岁没问题啦。”出院的时候,家属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亲手送上了感谢信。

  2013年4月,医院收到一封由《市委领导信箱》转来的《感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肛肠外科专业)丁新德主任医师》的信函。事情是这样,患者陈XX,身患直肠癌,并伴有糖尿病、双侧股骨头坏死、类风关等多种疾病,手术风险很大,但丁新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程监护、细心诊治,每天早中晚夜雷打不动查看病人病情,随时调整方案,把并发症扼杀在萌芽状态。他不仅用医术救治病人,更用他亲切的话语开导病人,为病人带来健康。

  丁新德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病人就是我们的客人、亲人、自己人”。从医数十年,无惊人的壮举,无耀眼的光环,唯有一份执着和一份真诚,他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位医者的风范,诠释了“白衣战士”神圣的职业操守。

  以德为先 以善为医 以爱为名

  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倪俊

  “以德为先,以善为医,以爱为名。”这是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倪俊的从医理念。他是一名普通的全科医生,还获得过不少荣誉。近年来,他被港沿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区卫生计生委记功、记大功多次,获区卫生计生委各类知识竞赛不同奖项多次。2017年,他获得了“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荣誉称号,还获得了“最美崇明人”美誉。

  倪俊的工作服口袋里,总有一本笔记本,用它来记录患者的资料。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他只要看到病人的脸,就能知道病人的病。

  倪俊学有所长,治疗成功的案例举不胜数。比如血压控制欠佳的周阿姨,倪俊多次上门为其测血压、健康宣教、心理安慰、调整用药方案和时间,最终周阿姨的血压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比如堡镇社区慕名而来的蒋阿姨,她经常头晕,其他医院治疗效果都欠佳。倪俊了解病情,做出判断后,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同时给予抗焦虑治疗,得到了明显的效果。比如对血压、血糖控制欠佳的赵先生,他建议其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方面的诊疗,得到了明显的效果。

  倪俊充满爱心,真情关怀每一个病人。比如对一个和他“1+1+1”签约的肿瘤晚期患者,上级医院认为其生存期不会超过6个月。得知患者出院后,倪俊主动与其家属取得联系,经常上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生活方式的指导,对出现的多种症状进行解释和临机处理,必要时又给予预约转诊服务。在倪俊的参与下,患者及家属重拾了治疗信心,目前患者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良好,已经远远超过当时预计的6个月生存期,患者及家属逢人就夸:“倪医生是真正的好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缺医少药,医务人员对慢阻肺患者的管理也不够重视。2014年开始,倪俊开展了“慢阻肺稳定期管理”的科研项目,经常给慢阻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药物吸入的方法进行“面对面”的监督和呼吸操、氧疗等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2016年10月实行“1+1+1”签约后,倪俊主动上门联系20多名慢阻肺患者进行签约,以便给他们进行延伸处方。一位经过他管理的患者朱某,经过规范的用药,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他有事没事经常去倪俊的门诊,说:“我只是来和你说说话,聊聊天的,我看到你我就安心了。”

  倪俊说:“医生的精进,就是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医生的修炼,就是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倪俊就是这样一个带着仁心在行医路上探索仁术、时时为百姓考虑的好医生。

  来自基层 服务基层

  向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佳慧

  李佳慧医生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培养的第一批新乡医,来自美丽的崇明岛,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勤勤恳恳在向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作为一名面向农村的新乡医,她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没有硬性规定的下班休息时间,只要村民有需要,随叫随到。

  在社区医院实习期间,李佳慧考出了执业助理医师证,后被下派到六滧村卫生室,与一位退休返聘的老乡医搭档工作。在做好卫生室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她也不懈怠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她说:“预防疾病就是治未病,而治未病就是对健康的管理,预防大于治疗。”每隔几个月,她会和村干部沟通,组织村民集中在老人活动室,以PPT的形式结合生动接地气的演讲,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宣教,给予正确的预防指导。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村民进行建档随访,定期帮他们测量血压,询问用药和疾病控制情况,指导治疗用药。由于有些村民白天有事外出或者在田里干活,为了避免漏访,李佳慧通常都会选择傍晚下班之后,骑上电瓶车,穿梭田野间,挨家挨户进行随访。因为李佳慧的勤恳工作和柔情以待,村民都十分信任和喜欢这个年轻有活力又不失稳重的小乡医。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选择学医的时候,李佳慧就深刻地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之大。在校期间,她是班长,是三好学生,是优秀学生干部,经常拿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工作后,李佳慧意识到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极其重要的,利用休息时间报考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专升本,3年时间顺利本科毕业,期间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

  李佳慧平时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活动,在崇明区卫生计生委举办的2016崇明区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竞赛临床组中获得了三等奖。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她取得了区级比赛第一名,并代表崇明参加了市级的决赛,最终获得了三等奖,被授予“上海市卫生计生基层卫生技能能手”称号,年终时被评为优秀职工,区人民政府给予了记大功证书。生活中的她性格随和开朗、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工会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获得过“上海市崇明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李佳慧作为崇明首批培养的新乡医一员,为小岛基层卫生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