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论坛”在我校召开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8-11-26浏览次数:892

  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由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协作组、《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编辑部和上海健康医学院联合主办并由上海健康医学院承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论坛”于 11月25日在校南苑图书馆五楼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郑沈芳、副校长唐红梅、宣传部长李兆伟、上海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协作组组长忻平、马院党政负责人和全体教师出席了论坛。论坛还特邀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分别是:陈云纪念馆馆长、书记陈麟辉、上海交通大学陈锡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宋进教授、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上海海洋大学董玉来教授、上海电机学院何小刚教授、南通大学顾玉平教授、合肥师范学院吕明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国民教授、上海理工大学胡绪明教授、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副院长王成和《学术界》编辑部主任汪家耀。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月柱主持。

  校党委书记郑沈芳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协作组组长忻平分别为论坛致辞。郑沈芳书记指出,召开本次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庆祝,也凸显了思政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她结合学校成立以来的实际情况,讲述了从起步到深化,从点到面,思政教育不断渗透其他专业课程教学,顺利完成转型,充分肯定了思政课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她还指出,思政课教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进一步明确目标,并不断进行探索,为今后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忻平教授则指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思政课能否做到与时俱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他结合大学生思政课发展的历程和上海思政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强调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政教育的讲话精神,结合具体的实际,不断创新,激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大胆实践。

  陈锡喜教授、宋进教授和副校长唐红梅分别做了主旨发言。陈锡喜教授围绕“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这一主题,深入阐释了邓小平关于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他在鲜明区分“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范畴的基础上,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解读。从理论维度上为邓小平作马克思主义理论辩护,指出邓小平理论并非实用主义,而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从历史维度,以改革开放作历史辩护,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从现实维度,为主要矛盾的转化作深入解读;从未来维度,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确定“硬核”。以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发展变化,即时把握主要矛盾的转化,从而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宋进教授则重点强调,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面的精神,突出强调我们应重视内涵其中的中国乃至世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意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实践总结,也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新的时代课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一定要把问题意识融入其中。唐红梅副校长则围绕“以德立学 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展开,她指出,为了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学校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建立了学校课程思政评价的指标,具体分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0个具体达标观测点。并且从五个方面具体展开:“培养目标与方案”融入育人主旋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执行力;多方联动筑牢“课程育人”主要阵地;学生为本观测“德育效果”;教学比武促“评价指标”精准落地。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最终实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的心中,外化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

  在实践教学经验交流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同教研室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了成果分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的江慧英老师以“医路引领 医路修德 医路前行”为主题,具体阐述了她们所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走进学生”、“走进专业”等不同的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前演讲”、“专家进课堂”和“志愿者服务”等具体形式深入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的马小红老师在交流中指出,她们按照“2+x”的模式进行,“2”主要是指,必须结合以党和国家重大事件为依托,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以及让学生完成社会实践手册作业。“x”就是教师根据自身、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具体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反映良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的陈焱老师所谈到的实践活动则是以读书会的形式开展,诵读马克思主义人文经典。读书会成员从授课班级的学生中选取,在组织上作为有一定思想与理论深度的马克思主义类学生社团为定位,由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和管理,读书效果得到学生们充分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月柱则代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讲述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以“走读上海”为主题,依托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历史积淀,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初步划分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十里洋场、红色地标、抗战记忆和伟人足迹具体展开,成效明显。最后,与会专家对不同教研室的实践经验汇报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他们对不同教研室的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明确指出:对于实践探索过程中的成果要认真总结和提炼,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有实践意识、学科意识和研究意识,应形成长效机制,制定相关的制度,集中多方力量,调动多种积极因素,明确针对性,抓住方向性,重视实效性。

  通过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开展了认真研讨,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找寻到现实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验交流和深入分析,就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达成广泛共识。(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