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沈国芳副校长的带领下,2022年上海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生物功能性义齿美学修复”培训班于12月7日顺利开班,培训班为期5天,学员通过考核可获上海市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本次培训以线上教学形式进行,培训班吸引了来自本市及部分外省市的口腔临床医疗人员、口腔修复技术人员、口腔修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及口腔领域教育工作者,共计30余人参与在线学习培训。
培训班首日,医学技术学院陈凤贞副院长致辞,培训班授课专家上海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口腔修复技术室周曼莉主任做了讲话。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对全口义齿的需求越来越高。当患者的颌弓关系不协调、颌位关系不稳定、剩余牙槽塉严重吸收甚至无法确定承托区范围时,传统的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欠佳,给临床医生和技师的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强化行业从业人员对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开展规范操作,提升学员的专项技能水平。
为期5天的培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及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专家、教师为学员打开了颌面部美学修复的新视界、带来了临床一线的BPS病例分享和实操经验、展示了BPS标准化的理论流程和高清实操视频,和学员共同研讨了具有稳定咬合的总义齿形态。
通过课程学习,学员普遍反映对生物功能性义齿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有了深入的认识,对生物功能性义齿的标准临床诊疗操作进行了规范;在今后工作中能运用课程学习中所涉及的医学美学相关知识提升全口义齿的修复水平,同时通过课程学习也进一步强化了学员自身的专业临床带教能力。
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作为一种高质量的义齿修复系统,由一系列标准化的步骤组成。近年多项研究证明,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的患者满意度和咀嚼效率都高于传统全口义齿,患者初戴后疼痛发生率更低,在修复早期就能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尤其是对于下颌牙槽嵴低平的全口修复疑难病例,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以良好的吸附力能取得理想的固位,患者主诉佩戴的舒适度更高。综上,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是一种得到临床公认的修复过程程序化、修复效果更理想的全口修复系统,目前在上海各大医院、诊所有着广泛的知晓度,正在普及应用中。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此次开展的继续教育课程做到了顺应社会所需,与行业发展接轨,与企业携手合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领域继续教育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