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健康|医疗场景实践 叙事人文赋能——文理教学部暑期开展教师短期产学实践活动

作者:陆理原 耿铭 来源:文理教学部发布时间:2025-08-11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要求,加强党建联建引领下的医学人文建设,文理教学部组织教师开展教师短期产学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以“医疗场景实践 叙事人文赋能”为目的,开展暑期医院跟诊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文理教学部是“细读增智 叙事赋能”叙事医学读书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临床一线实践,深化人文教师对医疗场景的理解,提升叙事医学能力,为学校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党建联建引领:把课堂搬进诊室

文理教学部直属党支部与附属周浦医院党委、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共同策划此次实践活动,人文教研室具体落实活动方案。通过多次沟通协调,双方确定了详细的跟诊方案,确保实践活动与医疗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这种“党建+业务”的联动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也促进了医疗机构与高校在医学人文领域的深度合作。

活动期间,教师们分为两组,分别前往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周浦医院。在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师们被其充满人文关怀的医院环境文化所感染。二楼病房区暖棕色的墙面点缀着绿色藤蔓和小巧花束,临终关怀病房区则以温馨的粉色为主,墙面上“用爱温暖生命的最后旅程”等标语,彰显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这种将人文理念融入医疗环境的做法,为教师们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

在周浦医院,教师们深入门急诊办公室、呼吸内科专家门诊、慢性肺阻塞专科等多个科室,近距离观察医患互动,记录医疗实践中的叙事案例。呼吸内科医师一个上午接诊约100人次,始终保持着对患者的关切之情,这种敬业精神令教师们深受感动。教师们还见证了医护人员如何应对各类复杂情况:从耐心解释住院必要性的沟通技巧,到调整检查方案满足患者经济需求的灵活性,再到处理就诊秩序混乱的应急能力。

跟诊日志中详细记录了多个典型案例:一位老年教师患者因疑似肺肿瘤而情绪激动,韩副主任医师耐心沟通,既尊重患者意愿又确保医疗安全;一位南京患者希望减少检查费用,李主任及时调整评估方案;还有因误解叫号顺序而引发的小插曲,医护人员通过温和引导化解矛盾。这些真实案例为人文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也深化了他们对医疗实践中人文关怀重要性的认识。


叙事医学赋能:让病例开口讲故事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叙事医学专委名誉主任委员陈德芝老师进行指导。陈老师就教师们在医院中的角色定位和观察重点提出了专业建议,强调要通过叙事医学的方法,捕捉医疗实践中的细微情感和伦理困境。参与实践的教师们不仅观察记录,还主动参与到医院服务中:在自助报告机前帮助患者领取检验报告,指导老年患者正确使用挂号系统,协助查看检查地址等。这些互动让教师们更直接地感受到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将整理跟诊日志,并将在新学期初的教研室会议上分享交流。这些第一手资料将为“医学与人文”等课程提供鲜活案例,推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同时,教师们还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借鉴新华医院的做法,配备护士在门诊门口维持就诊秩序,进一步优化患者体验。


医教协同共进:共育“懂病更懂人”的新时代医者

此次跟诊实践活动是文理教学部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建联建搭建实践平台,让人文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临床,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机融合。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师们的临床经验,也为叙事医学研究和教学积累了宝贵素材。文理教学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此类产学实践活动,将其打造为人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还将探索更多形式的医教协同,如邀请临床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共同开发叙事医学案例库等,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学校在医学人文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党建联建引领、临床实践赋能、叙事医学助力,文理教学部正积极探索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新模式,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