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加强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孙其君研究员来访做学术交流

作者: 来源:医疗器械学院发布时间:2023-07-16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学院的智能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提升教师的科研思路,拓展学术视野,聚焦智能医学检测、柔性电子器件和穿戴式医疗器械领域,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转化,助力我院学科和科研水平建设。714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孙其君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应邀来访医疗器械学院,孙研究员主要聚焦功能柔性电子器件和能源器件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特别是通过压电/摩擦电势调控柔性半导体器件和通过纳米发电机开发自供能可穿戴传感器件,在其基础上对人机交互、智能传感、人体健康监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做了大量拓展性应用研究,如多功能电子皮肤、纳米发电机、人工神经突触/类脑器件、自驱动柔性传感器、有机薄膜电子等领域。

随后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协同创新团队教师林祥德大体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科研聚焦方向、各实验室建设情况等。另外,林老师介绍了基于生物医用材料与柔性电子器件的实验室平台建设、学术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近况以及成果应用转化情况。创新团队青年教师程静、谢美华、赵晖、涂华婷、于仪、刘宇博以及研究生等参加交流会,团队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医疗器械开发经验,分别就晶体管半导体器件、压电/摩擦纳米发电机、自供电柔性传感器、健康医疗应用、临床动物测试、成果转化、产品注册等进行了积极讨论,反响热烈。孙其君研究员表示,大健康是国家战略发展和重大需求领域之一,希望此次交流可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实现优势互补,为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贡献更大的价值,后续将在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平台搭建和前期基础学习上给予反馈指导。此次学术交流展现了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支持,教师们在提升理念、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上受益匪浅。今后,学院将不断强化和拓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为学院教师牵线搭桥,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提升,为学院发展增加新动能。(医疗器械学院)

责任编辑: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