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智能降压系统、中国手语词库……这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在上健医举行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3-09-25浏览次数:535

本网讯(记者程媛媛)基于神经调控的智能降压系统、基于语言学理论与语料库技术的中国手语词库、引入新型的传感器以及数字化控制装置的微纳光感雷电防护装置……924日,上海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系列活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一大批充满创意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展示,并参与奖项角逐。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起,市教委就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截至目前,本市已有32所本科高校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校创、市创、国创立项总数已超1万项,财政经费支持累计超1亿元,已逐步构建了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并从中受益。

本届成果展包括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展示、创新创业项目汇报路演、双创教师座谈会,以及闭幕式和院士主旨报告等环节。通过线上宣传推广、环游护照现场引流、线上线下同步展出,所有师生均可进入路演答辩教室聆听,为上海各高校师生提供了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平台,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本届成果展以近两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基础,共向32所高校征集83篇学生创新项目报告、51篇创业项目报告、92块创新创业项目展板、121篇教师和管理者论文、90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案例。通过一系列评审、师生代表投票、项目答辩路演、专家点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最佳创新项目16项、最佳创业项目10项、我最喜爱的项目20项、最佳人气项目20项、最佳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案例18项、最佳创新创业教师及管理者论文18篇。

展示的创新创业项目中,既有涉及科学前沿的发明创造、普惠生活的创新应用,也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实践等。其中,复旦大学学生蔺煊皓用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人的孝道观念,从老龄化与少子化相结合的角度切入,探析当代中国孝道文化变迁的原因。上海理工大学雷厉风行团队研发的微纳光感雷电防护装置,引入了新型的传感器以及数字化控制装置,能够实现断路的光学传感操作,将提升雷电防护装置的智能化水平与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上海健康医学院学生何梦婷团队与校附属医院共同研发的基于神经调控的智能降压系统,由智能头套、治疗主机和智慧系统三部分构成,实现了监测-分析-治疗的一体化流程,有望进一步推动高血压病的根治。何梦婷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团队是一支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硕博联合团队,今年年底,团队研发的智能降压系统将有望走绿色通道,拿到非植入的二类医疗器械证。

闭幕式上,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表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一所市属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自2015年组建以来,坚持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突出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的办学特色,聚焦新医科、新工科建设,鼓励学生围绕生命健康、生物医药、智慧医疗、主动健康等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可以说是自带强烈创新创业基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更成为支撑学校参加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的重要抓手。升本8年来,学校累计成功申报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03项、国家级327项,连续4互联网+”大赛项目数量超过1000项,并于2022年成功获批上海市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双创文化,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医学院双创教育之路。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在讲话中指出,上海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教委制订了《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改革任务,下一步将着眼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着眼服务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助力重点产业发展,强化拔尖创新和紧缺急需人才培养;着眼提升服务力、贡献度,涵养提升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他提出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一是各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培养新时代创业者。二是希望各高校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是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双创工作的贡献度。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高校必须主动作为、谋划升级,实现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互动融合。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以新医科引领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实践为题,通过深入浅出的国内外众多医学教育案例对比、分析,带领大家从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实践、新医科引领医学教育的新思考三个方面深入思考,鼓励大家把医学等教育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医学等研究写在世界科技前沿上,把医疗等服务写在人民健康篇章上。

原文链接: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3-09/25/content_17632.html

责任编辑:苏妍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