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康复学院首届本科生的思想引领,在曹蓉蓉副校长的关心下,12月4日下午,2015级康复本科班全体同学在辅导员刘晨辰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坐落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
踏入序厅,同学们的目光立刻被一座由4015块印有钱学森手稿的红砖组成的倒金字塔所吸引,该艺术造型名为“升腾的智慧”,象征着钱学森从1955年回国到1966年“两弹结合”首次成功的4015个辛勤工作的日日夜夜,也传达了钱老的爱国情怀与超凡智慧。“升腾的智慧”整体高度9.8米,寓意钱学森98年的辉煌人生。馆内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虽说是图书馆,但更是传承钱学森科学精神与爱国精神的纪念馆。馆内附还有钱老的研究、真迹、证书、衣物等等。同学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伟人的思想不单单停留在是导弹之父,他不仅是一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和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更是一名爱国的共产党员。通过对图书馆的寻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钱学森98年的辉煌人生,并就钱老在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学习与感悟。
出类拔萃的专业精神。第一展馆内展示出了钱老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同学们通过观看短片,导弹的研发,从中国“有弹无枪”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开始腾飞;钱学森还制定了“八年四弹”的发展计划。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正是如此的专业精神值得每一位新时代的医学生而为之不懈学习、不懈追寻、不懈实践。
卓荦超伦的科学品质。第二展馆向同学们展示了钱老涉及各个学科,如:铁道机械工程、航空工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弹性薄壳理论、火箭技术等等,上至航空航天,下至地理社会,内至哲学思想,外至人体科学。钱老的知识没有停留在单一层面上,对科学探求永无止境。作为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促进者,同学们认识到,医学生不应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而是要将自己的知识触角伸向各个领域,通识博学,进而融会贯通,成为一名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赤子丹心的爱国情怀。第三展馆介绍了钱学森毅然决然放弃美国生活为的就是报效国家,拒绝优厚的待遇,仅仅是对祖国母亲的赤胆忠心。“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钱老的这句话将其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肺腑之言中流露出的不仅是钱老回国的迫切之情,更是一位人民科学家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深沉的爱。艰辛的归国历程和伟大的爱国情怀折射出这位人民科学家的静水流深的风范。同学们无不为钱老的拳拳爱国之情和坚定报国之心所深深震撼。
简洁朴素的成功风范。最后一个展馆罗列了钱老朴素的起居,少的不能再少的用品,却有着多的不能再多的书籍,各类的简报排列于橱窗柜中,简报上留下的是钱老的批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一回到祖国就脱下西服,换上中山装,头戴解放帽。在基地执行任务时,冬天穿着老羊皮大衣还冻得鼻涕直流,夏天背后的衣服上总是一圈又一圈的汗渍。钱学森为何宁肯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经历那么大曲折,坚持回到祖国吃苦受累?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奉献了他们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为同学们生动展现了钱老艰苦朴素、淡薄名利、潜心科研的可贵品质。
参观最后,同学们怀着崇敬之情来到钱学森头像雕塑前,献上花篮以表达对钱老的尊敬、怀念之情。伴随着钱老坚毅安详而又深邃的目光,全班同学举起右手,重温医学生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更高精神及目标追求之大门,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引领着他们不断砥砺前行。(康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