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召唤,携手共创健康教育伟业——黄钢校长在新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9-26浏览次数:809


各位老师下午好!教师被誉为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未来的灵魂工程师,短短40分钟的课堂或将对某一个人或一代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健康中国在召唤,我们的老师肩负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如果我们老师将神圣的40分钟课堂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完成所谓教师的职业任务,这将是对自己、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对教育教学伟大事业的亵渎。你们是学校最核心、最关键,最能体现学校实力并助推学生未来成长的人,真诚期望每一位教师能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课堂的40分钟恰是师生共同成长、内心共同呼唤的40分钟,意义重大。我们的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一股力量,也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更是学校前途和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无论我是否直接参与各位的入职面试,每一位老师的简历我都认真地看过,你们都是学校千挑万选的人才,也非常感谢你们选择了上海健康医学院。我们彼此做出了良好选择,我也希望你们能担负起这份重任。

学校正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全员都在思考、都在行动。我们站上三尺讲台,要有一系列具体要求和相应思考。有人说,不用培训是不是也可以当一个好教师,其他单位没有这么多的培训好像做得也不错。在中国,人们很看重高校教师,很多人羡慕高校教师的职业,但高校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的培训。幼教有幼师,中学有师范大学培养的人才,而很多大学的老师往往出自非师范类院校,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往往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或是参照过去所得的为数不多的经验。今天让大家接受正规的培训,就是希望各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更重要的是能够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守初心,担使命,重在贯彻落实。我想借此机会与各位分享关于教书育人的三个关系:

一是教与学的关系。教非常重要,学更为关键;教是过程,学是目的,我们面对学生不是为了教什么,而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真正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实际上与其多讲,不如少讲,重在启发式教育和引导性作用,这样教学的指导性价值才更能体现。我不希望年轻老师仅仅学会一些灌输性教育,手夹一本书照本宣科,学生也就着这催眠曲安然入睡了。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结果,但这种现象却较为常见。我希望能通过在座的各位,未来尽可能杜绝这种现象。

二是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学校引进专任教师多以博士学位为最基本条件,有人曾质疑为什么专任教师要有博士学位?我认为,多几年学习与研究的积淀,不仅研究意识、科研精神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对教学反哺有更大作用。况且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有一项特别重要的指标,即专任教师的博士比例。四年前,我校专任教师的博士比例仅为9%,与本科院校的标准差距甚远。四年来我们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持续提升整体水平。当然,数据仅是面上的基本要求,改变整个教育内涵才是我们实质的要求。希望在座各位的到来让学校尽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本科院校。本科院校的基本表现是教师有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的意识和思维。我们需要科研,但更需要教学,要让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与思维。无论各位是选择教学型、科研型,还是教学科研型,都必须要有科研的意识,将科研的方式应用于教学,启发学生,培养人才。各位毕竟在名校从事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较好地锻炼了科研能力,倘若能够在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有效平衡好两者的关系,便能齐头并进。

三是本专业与跨专业的关系。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无论是在教学、科研、还是在一系列社会服务中,都能够认真思考、践行本专业与跨专业的关系,甚至明确地定位跨领域、跨专业。我校特别强调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医管结合,注重医教协同,这对跨领域、跨专业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固步自封不适宜于我校的发展,无论是工科还是理科的老师,目标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必须要在医学与健康领域中去找到问题,并用你的专业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医科和生物学专业的教师要主动与理学、工学的老师联合,并用他们的手段和方式去交叉融合,不断提升与突破,这也是我校多专业融合,与别的学校差异化发展的特点。如果你局限于本专业学科,终将被淘汰。我们只有将传统领域发展得较为成熟的成果交叉融入到新兴领域里,才会有突破性的结果。我们要有交叉合作的跨界思维,这样才有竞争力。跨界需要平台支撑,我们搭平台、组团队,即便成不了领头人,也能与强者共享成果。要有数据思维,能充分利用当下的大数据去完成相关工作。要有碎片思维,能够整合看似无用的碎片,充分彰显其价值。要有迭代思维,因为原始创新不易,我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迭代,这也是一种改良,一种创新,一种提升。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先有改良改进,再有改革突破,不要总想着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产学融合、产教融合,学校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发展定位,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所以在座的各位不光要有教师资格证,还需要所在行业的相关证书,这样才符合我校师资的基本要求。

 以上就是我抛砖引玉谈的三点个人建议,希望能引发在座各位老师的思考,并见之于行动。衷心期待我们的老师携手与“健康”同行,在投身健康教育伟业的过程中,打破自身思维边界,打破学科边界,打破过去熟知的专业边界,迎来健康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3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