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谈】第11期学术系列讲座顺利举行

作者: 来源:科技处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21

4月3日下午,在北苑1号楼500会议室,我校科技处联合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举办了第11期【健·谈】学术系列讲座。本次讲座分两场,第一场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院长作题为《数智赋能主动健康与慢病防控的研究与实践》的学术报告,第二场特邀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刘洪教授作《航空技术如何编制立体生命守护网》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唐红梅、相关学科带头人和一百多名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聆听和交流,讲座由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陈建俞副院长主持。


 


第一场讲座王慧院长从分析当前中国人口健康面临慢性病高发、老龄化加剧等挑战出发,结合真实案例,从技术发展趋势与政策应用两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数智健康的研究与实践路径以及数智技术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健康监测及干预中的关键作用。她指出,当前数智技术正全面融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领域,推动慢病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健康”转变。通过提高慢性病精准防控能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推进多模态知识工程与AI大模型,构建“精准可及、智趣融合”的健康科普新范式,成为主动健康和慢病防控领域的重要引擎。


 

第二场报告,刘洪教授阐释了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意义,结合医疗救援的现实挑战和航空产业的立体需求,对当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深入探讨,为未来的医工融合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刘教授从经济成本、运输时效与功能覆盖三个维度出发,结合C909医疗机实例探讨了低空医疗航路建设的现实意义,短距离行业级无人机可实现5分钟应急响应、中距离载人eVTOL的30分钟急救圈以及超远距离的医疗机跨区域生命通道,响应时效最高可缩短70%,成本节约近70倍,其智能化调度与自动化操作可实现多场景适应与网络覆盖。会后,医疗器械学院杨晖院长与刘洪教授就共建“低空+医疗联合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交流环节,陈伟教授、那立欣教授和王婷婷教授等分别就学科交叉研究的审稿流程、技术实验的落地执行、可穿戴设备的临床替代性、人才培养等提出问题,王慧院长耐心一一解答。大家与刘洪教授就低空医疗航道落地的实施问题进行了交流,他指出要以健康标准为依据,建立完善的健康评价体系,为推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产业的集群发展铺路。此次学术活动,有助于学校以“健康中国2030”为指引,完善“数智健康、医工融合”创新方向,培养面向未来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