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学院成功举办康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

作者: 来源:康复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次数:10

57日,康复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聚焦康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专家论证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上海市委《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十五五”规划要求,对康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与优化,以打造适应时代需求、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康复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会议邀请了康复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多位权威专家,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王金武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的牛文鑫教授以及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孟巧玲教授。康复学院院长郭琪、康复工程专业带头人韩甲教授、康复工程专业主任张琳琳参加了会议。




郭琪在致辞中回顾了康复工程专业自2023年申报获批以来的发展历程。他强调,尽管该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定位高度契合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以功能障碍者及老年人为服务对象,进行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改制、定制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康复学院将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张琳琳详细介绍了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次方案调整坚持“精结构、强实践、促融合”的思路,将总学分由原来的166学分优化压缩至140学分,使教学内容更加聚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强化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提升人才培养的柔性与适应性。张琳琳表示,未来专业将紧密围绕康复工程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断迭代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构建具有系统性、前瞻性与实效性的课程体系。

在论证环节,专家们围绕康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展开了深入讨论,共同探索康复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向。三位专家对康复工程专业的定位表示高度认同,并一致认为该专业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王金武建议专业发展应兼顾科研与实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素养,也强化其动手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科研设计素养培养和实物产品制作的课程。牛文鑫强调,康复工程专业作为工学类专业,学生需要更多的工程技术知识与实践,建议增加工学类实践课程,以夯实学生的工学基础。孟巧玲提出,上海健康医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在康复工程专业上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康复工程行业和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同时建议利用医学院的特色,将康复辅具适配作为专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最后,韩甲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康复工程专业自2024年招生以来,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聚焦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目前,该专业已初步构建了具有“医工融合、技理并重、产教协同”特色的发展体系,并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智能辅具、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技术在康复工程中的教学与应用,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技术本领和人文关怀的高素质康复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康复服务体系和实现全民健康目标贡献专业力量。

此次康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康复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康复学院)

责任编辑:康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