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科技处在北苑1号楼500报告厅成功举办第17期【健・谈】学术系列讲座,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胡志远作报告,主题为“P4康建医学,数字健康新范式”。校党委书记郭永瑾、副校长吴晓晖、组织部部长张可涵出席讲座,协同科研中心、医学影像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康复学院、附属医院师生共50余人聆听了胡志远博士的分享。
胡志远博士拥有复旦大学遗传系学士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美国科学院院士Daniel Lane和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Leroy Hood开展研究,长期致力于多肽类纳米探针在临床体外诊断中应用技术研究,是我国纳米医药技术产业化的先行者之一。他担任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医疗器械评审委员,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中科院“百人计划”,也是北京市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在《Nature Nanotechnology》《PNAS》《Adv. Mater.》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拥有近40项发明专利。
胡志远博士的报告围绕“P4康建医学”,即具有预见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性化(Personalized)与参与性(Participatory)的系统医学展开,分享了他在高精度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研发应用;整合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多组学数据,以AI赋能构建精准健康评估体系,与临床结合为个体定制最佳治疗与健康管理方案方面的工作进展;展示了P4康健医学突破传统医疗“重治疗、轻预防”局限,实现“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目标的广阔前景。现场互动环节中,胡志远博士逐一细致解答了师生关于多组学技术的临床应用落地、数字健康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结合等的问题,听众反响热烈。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学校进一步推进健康医学领域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助力学校在数字健康医学这一新兴新赛道上更精准的找准发展方向,为更好地服务全民健康需求、贡献医学教育与科研力量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