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运动型男生斩获护理金牌,上海这所高校实现国赛“三连冠”,秘诀是?

作者:袁曼舒 来源:第一教育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10

9月20日至22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传来好消息——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2022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闵思达,凭借扎实精湛的专业技能、真挚温暖的照护服务、流利自如的英语交流,从全国30名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金牌,这也是上海健康医学院继2020年获得该赛项金牌后的第三块金牌。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世赛项目)金牌获得者闵思达(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共吸引了3400余名技能精英同台竞技,106个项目巅峰对决。

作为“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中为数不多的男选手,闵思达的夺金心得何在?上海健康医学院(简称“上健医”)成功实现国赛“三连冠”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育人秘诀?第一教育走进上健医一探究竟。


一颗“大心脏”助他一路乘风破浪


一脸健康的小麦肤色,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眼前的这个阳光男生,就是本届国赛金牌选手——闵思达。从小接受足球训练、热爱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他,初中时就对护理与健康管理行业有了向往。

“当时我的家人生病住院,看到护士用悉心的照顾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帮助他康复,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希望自己以后能像他们一样,为其他人带来健康。”闵思达告诉第一教育。


在运动场上,闵思达也曾收获多枚奖牌

在成功考取上健医护理学专业后,闵思达又锚定了一个新目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这源于两位学姐树立的榜样——学校前两位国赛冠军选手吴怡欣和曾小桉,都曾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拿下铜牌。

闵思达最初以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陪练身份参与训练,随后入选校级世赛集训队,历经2轮上海市选拔赛层层筛选,最终获得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入场券,一路可谓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日复一日的练习,他累计使用的换药包数量远超常规训练量,每日数十次的消毒液洗手甚至让他的双手出现明显色差。


闵思达的市赛、国赛奖牌

虽然辛苦,但闵思达表示备赛、参赛让他收获颇多:一方面让他有机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另一方面促使他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护理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份技能型的工作,和患者悉心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灵上的抚慰,和身体护理同样重要。

作为该项目赛场上的少数男选手,闵思达一边向女生学习沟通技巧、共情能力,一边发挥自己的优势——常年的运动训练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和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大心脏”。

3天赛程、6个案例,闵思达充分展现出刚柔兼具的职业素养:面对痴呆患者,他以低沉温暖的声线轻声安抚,帮助患者从紧张幻觉中回归现实世界;照料截肢糖尿病患者时,他用坚定的鼓励话语帮患者重拾生活希望;在应对哮喘发作预防宣教时,他结合自身游戏经历与16岁的小患者共情;在面对突发扭伤情况时,他凭借果断而娴熟的专业照护操作快速缓解患者不适……

而最关键的“夺金秘诀”,或许是他能时刻把教练的叮嘱挂心头: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闵思达在国赛赛场上


冠军背后的“金牌指导团”

手术室、急救室、新生儿保健室……走进上健医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你会恍然走进了真实的医院。这里是平日里学生开展实验、实训的场所,也是闵思达的备赛基地。上健医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是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的上海集训基地、中国集训基地,将真实的护理工作场景“搬”进校园。


闵思达在上健医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实训

据介绍,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采取单人比赛形式,选手需根据案例描述和相关材料,利用现有资源,并由标准化病人配合,完成涵盖医院、家庭、日间与长期照护的4大模块、6个典型案例考核。每一案例均设置95分钟的考核任务,包括20分钟计划、30分钟实践与45分钟海报或反思报告,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绘制健康宣教海报也是比赛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选手备赛,学校组建了一支由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专任教师组建的教练团队。在闵思达备战国赛期间,教练团队为他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给予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针对国赛的12个案例,我们和闵思达‘磨’了100多遍。为了帮助他更好应对比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们开展了3次模拟考核。每次考核按照正式比赛的赛程,从5:30的起床时间到比赛流程进行全方位模拟,结束后团队会进行复盘,找到需要提升的地方。”上健医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儿童与老年护理教研室主任、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组组长徐淑芹介绍。

闵思达与教练团队在一起

从象牙塔到赛场,积累实践经验是选手制胜的一大关键。为此,学校为闵思达创造机会前往医院、养老院实习,让原本有些腼腆的他学着与患者深度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地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实践。

在备赛之余,学校还以线上授课、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闵思达不落下平日的功课。据介绍,学校还会酌情将选手的参赛经历转化为相应学分,为优秀学子的成长开辟通道、保驾护航。


实现国赛“三连冠”的育人“秘诀”

闵思达就读的上健医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上海市第一个开展全国护理学认证的专业,已培养毕业生一万余名,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在99%以上。

“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这样的理念贯穿于护理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上健医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朱爱勇教授介绍。学院以赛促教、赛训结合,近年来承办14项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通过参赛、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实战化的学习机会,提升其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还汇聚行业内外的优秀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超技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在上健医教务处处长王莉看来,护理专业的三位国赛金牌选手有着这些共同特质: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强的抗压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严格自律、全面发展。

这些品质与素养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近年来,上健医坚持“重服务、强贡献”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聚焦创新需求主导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微专业、专项班、项目式教学等“学习增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

学校一方面强化医学、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设10个人才创新试点班,与瑞金医院、赫尔森康复医院、上海市临检中心等合作培养学生、建设融合型课程、编写教材,并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西门子公司、上药集团等医疗卫生机构和头部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培养“入职即用”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强化医工、医理、医文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台《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打造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健康产业等交叉领域人才精准需求的微专业集群。2024—2025学年,健康与社会照护、健康管理、AI精准医学、医用集成电路、医学人工智能等5个微专业全面试运行成功,修读学生220余人。

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进聚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式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操作、竞赛参与、项目孵化”互融互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校目前开设基础医学创新研究、精准诊断技术实践等产教融合项目式课程92门,专业覆盖率100%。

在国赛赛场上摘金后,闵思达正努力奔赴下一个目标,希望有机会代表中国站上2026年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

一路走来,闵思达收获的不仅是奖牌。“在实训和备赛过程中积累的临床经历让我转变了护理观念,从‘我要做什么’转变为‘我能为患者做什么’,而患者给予我的反馈:一句感谢、一个微笑,都能让我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更坚定了我要把这个专业走下去的决心。”闵思达感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xVGXeAEvsG_AslRfBDdBQ


责任编辑: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