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渐高,老年人对于健康问题重视程度更上一层楼,老百姓对于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的慢性疾病,包括有阿尔兹海默症、轻度认知障碍等。口腔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口腔健康不良可能会增加患有认知障碍性疾病的风险;反之,认知障碍患者由于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的受损,失去行使日常生活功能的能力,忽视或者无法自行进行常规的口腔卫生护理,从而增加患有口腔疾病的风险,以及导致已有的口腔疾病加重。
为做好此次社会实践,早在6月初,医学技术学院19级口腔医学技术(本科)2班的同学在指导老师吴宁教授的指导下,展开有关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的专题网络会议。为深度探讨老年人口腔健康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团队成员于7-8月来到浦东新区和崇明区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开展相关调研。
实践过程:
7月下旬,在经过充分的行前准备和培训后,浦东组的成员率先开展实践。在为期两周的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严格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物品,正确使用各类仪器,获取人体基本数据信息;分发问卷,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进行简单口腔检查,记录牙齿存留情况、牙周组织情况。并在征得老人同意的前提下,拍摄了照片。
8月中旬,崇明组的成员展开实践。面对具有方言特色的老年人,活动开展较慢,团队成员不骄不躁,细心耐心问询、解答老年人的疑惑,并向老年人宣传口腔保健知识,纠正错误习惯。
学生感想: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面对临床上各类口腔状况,部分成员感叹“临床之大,无奇不有”。为今后的学习开拓了眼界,加深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认识
“这次的社会实践在浦东地区的暂时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次难得的经历,除了耗时过长的来回路程和交流实践上的成果,也使我意识到了作为上海人,应该将我的洋泾浜上海话提升一下。老人在进行血液透析的同时还要配合我们进行问卷调查,有几位老人拒绝配合,也有脾气不大好的,需要在旁边耐心的缓慢进行。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在空闲时间测自己的骨密度和血压,还是挺有趣的,偶尔有病人来问一些专业外的知识,无论是否很了解,都在交谈的最后提醒病人去询问专业匹配的医生,很高兴见到风趣可爱的老太太。”——陈雨嫣
“从“挑战”“差异”“联系”三方面浅谈我对这次活动的感想。挑战:对老年患者们进行口腔检查时,方言的差异成为了莫大的障碍,经常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困难挑战,我们采取了多人合作,方言与普通话间杂的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问卷的完成度鲜受该因素影响.差异:起初我的想法非常理想化,一度认为轻松完成对患者的检查后,所见情况只需严格依照书本所学知识及时记录即可完成任务.然而临床上的真实情况与我的想象完全不同,多数老年患者的牙位早已模糊不清,出现了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且部分患者单颗牙出现多种症状合并,记录的难度远超想象。很感激大部分患者多次张口配合,让我们的记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联系: 经过这次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状况并不乐观。不仅仅体现在疾病本身,更多体现在老年人的观念上,绝大多数人依旧秉持着“不严重影响就不管不治疗”的观念,这对牙病的防治是极其不利的,也违背了“健康中国”的总体方针。因此,回家后,我更加关心自己家里爷爷奶奶,阿公阿婆们的口腔健康,替他们做检查,给他们科普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口腔疾病防治意识。”——吴侃
调研已进入尾声,团队成员正在指导老师吴宁教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整理相关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相信此次社会实践,同学们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增强了专业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医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