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18点,中秋国庆双节长假结束后第一天,康复学院18级的30余名同学按照约定早早结伴来到南苑16号楼二楼神经物理治疗LAB,同学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丝毫不见了假日综合征的迹象,迫不及待享用梁贞文老师主导,陈千红、蔡明、杨若愚老师齐参与的康复学院本科教学团队带给的这场实践教学门诊盛宴。
按照既定方案,接诊的第一个案例是国庆前长期受髋和骨盆周围疼痛困扰的同学预约,紧扣《运动治疗学》课程内容和进度,经遴选和讨论后选定的门诊主题: 髋和骨盆障碍。首先,梁老师通过髋和骨盆功能解剖与运动学视频,概述性地回顾了相关必要知识点。紧接着,梁老师给同学们示范了ICF框架下的病史采集-问诊细节和程序,一边问诊一边讲解病史信息背后的临床鉴别诊断的逻辑,经过十数分钟的临床思维推理过程,最后得出初步诊断:骶髂关节紊乱。紧接着,为了提升模拟教学门诊的实践性和互动性,梁老师提出要为大家演示临床实际中在处理疼痛等急症时,确定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和检查发现的体征属于康复治疗领域的前提下,在面对临床信息和证据不够充分和明晰的情况下,要善用治疗性诊断。随后为大家演示了骶髂关节松动术,并反复强调一个理念,无评定不治疗,治疗要以评定开始,也要以评定终结。并且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必须将患者的诉求和期望考虑到干预方案中去。同学们一对一紧跟梁老师的治疗步骤和临床思维,纷纷上手实操,遇到问题实时提出,请老师示范指导,答疑解惑。在经过约40分钟的分步治疗后,该同学左侧骶髂关节的疼痛消失。同学们都不禁竖起来大拇指,纷纷赞叹康复的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此时梁老师额头已经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来不及休息,第二个随机案例已经开始。梁老师首先采集了病史,初步判断为:长期久坐,玩手机、打游戏导致的姿势性软组织损伤和脊柱的障碍。经过触诊,该同学竖脊肌胸上段疼痛,胸椎1-8棘突向右侧偏移。通过实施软组织松解术、抗阻肌力技术、以及脊柱松动术,该同学胸椎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此时该同学们又提出其腰痛的问题,梁老师判断为:下交叉综合征,随即对腰方肌和髂腰肌进行了处理,经过快速有效的康复干预,该同学反映有明显改善。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既习得了临床康复真实场景中的患者沟通交流、问诊、检查评估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也上手演练了相关技术手法,最重要的是临床康复思维和推理能力得到训练,纷纷表示康复教学夜门诊干货多多,收获满满。
然后是第三个案例,颈椎曲度变直。这是上周接诊过的一个案例,梁老师带着大家回顾了颈椎X片的关键阅片技巧,并且解释如果通过影像学发现解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依据。同学们刹那间明白了,康复治疗师不是影像学医生,不需要为患者出具影像学诊断报告,但阅片是一项必备技能,是临床康复治疗的安全保障和重要依据。
第四个案例为急性腰痛,初步判断为:腰椎滑脱。梁老师在经过一系列的核心稳定训练后,同学们反映仰卧情况下疼痛消失,但依旧影响起身和床上移动。梁老师取下自己的腰带,为同学做了一个临时腰围,该同学们反映活动时腰痛消失,并叮嘱该同学尽快去医院预约门诊。同学们从这个案例惊叹于核心稳定的重要性,同时也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深刻地领悟到:康复治疗因时因地因人理念的背后是扎实、强大的、综合的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还有同学咨询了超重带来的足底痛的案例,梁老师示范了预防和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牵伸方案。时针已指向晚21点半,最后有同学带来了影像学院的双膝关节肿胀疼痛的案例,梁老师经过仔细的病史采集和触诊,结合家族病史,怀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此建议同学尽快预约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尤其提醒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急性发展的阶段,要尽量避免活动。
经过模拟康复教学夜第二次门诊,同学们专业学习的热情又被鼓舞了起来,纷纷表示:学好康复,才能真正做好人民健康的捍卫者和守门人,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扎实、踏实、坚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是前提,因此报效祖国,要从强大自身专业实力做起。(康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