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坛春秋 】孙颖浩院士:中国医生流失率有25%,这里面有深层次原因!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7-09-30浏览次数:1055

2017-09-29吴苡婷科坛春秋

 日前,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的首届东方医学教育论坛上,原第二军医大学现在是海军军医大学的校长孙颖浩院士就医学教育这个主题做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演讲,春秋君正好在现场,特将演讲整理后奉献给读者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激活

  孙颖浩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马永江教授。老师曾经跟他说,你从我的学生变成我的徒弟了!孙颖浩说,这句话的意义是非常深的,就是他言传身教方方面面给了自己很大的影响。

  他记得马教授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后会更多的跟我接触,你对于我这个老师,和你的领导,甚至同事,一定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但是你做学问和做知识一定要带着放大镜和望远镜,看的更远一些,看的更清楚一些。”孙颖浩说,医学教育也有点这样的味道,教育要让人有所感悟。

  孙颖浩院士对教育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柏拉图说教育就是回忆,但是德国科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非常有意思,他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天分中的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我们的教育要把人的天性好的一部分把它激发出来,引导出来,人类不是只需要单单一个生命的生生不息不断的延长,整个人类的知识和文化都应该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扬光大。教育本质就是唤醒和激活,应该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活动一切行为和思想。“

  一般医学教育的概念是专门根据培训机构或者单位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对相关医学人才进行专业的有计划的培养和教育。孙颖浩说,有计划就要有考核,没有计划不行,太严格使教育枯燥乏味。“我曾经用一篇报道给儿子看,一个小姐姐家里很穷,家里没有电,但是他鼓励我儿子读书,我拿一个报告,报纸上登了一篇报道,一个小女孩家里很穷,家里没有电她在路灯走廊里面读书。我儿子说读书是很烦的,好像并不快乐。所以我就想,一定要加一条,就是医学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文的关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否则医学教育教出的人再能干也不能100%成功。因为医学在所有学科里面,是一个小学科,但是因为它涉及到健康、生命和人,它是一个大民生,如果没有爱,没有敬畏的话,我们做好医学教育根本无从谈起。”


  孙颖浩说,医学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周期很长,甚至可以说是一辈子培养的过程。第二是投入的教学成本很大。还有就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医学教育如果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一个高大上的培训体系的话,是很难培养出来的。教学内容里既要有理论,还要有实践,既需要记忆,还需要思考和实验,还有实习和见习。所以医学教育在全世界范围的地位都很高。

  中国的医学教育和国外有什么不同?

  如何评价教育好和坏呢,孙颖浩说,他经常会想,凭什么说你是一个好的校长和不好的校长,凭什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学校和不好的学校呢,最能够简单的标准就是能够吸引并且培养出一列的教师和人才,能够吸引并且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和人才,什么是一流的人才?现在全世界公认的是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二战以后绝大多数都出自于四所著名的国外大学。

  孙颖浩说自己曾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学习过,所以知道中国和国外医学院之间的区别和差距。他说,国际上每年每所医学院校平均招生400到500人,美国130人,英国250人,台湾100,中国有的医学院一年会招收2000个学生。从学费看,中国平均一万到两万,美国是20到26万,英国25万到35万。国外很多人家里穷,热爱医学事业会贷款读医。中国的医学院录取率达到了70%以上,美国是20到30%。英国3%。招生的途径中国是高考,国外要通过一些更严格的方法和手段。从师生比看,中国是18个学生一个老师,美国是5个学生一个老师。从授课方式看,我们主要是以老师动嘴、学生不动作为授课方式。有的人说学生是动眼睛和耳朵。孙颖浩是泌尿外科的专家,他说自己上课的时候,告诫学生,要通过生理、解剖、病例的知识分析病情症状。比如一个巴掌打出五种尿来,有血尿、白尿等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血尿呢?肯定是血管破了,那到底是哪里的血管出血呢?是肾脏还是前列腺呢?此外、肿瘤、外伤、炎症也可能会出血。

  现在社会上对医生还是不够尊重。孙颖浩说,如果拿6万块钱老百姓都嫌多的话,那么我们有90%的医学生可能都不愿意当医生了。

  孙颖浩说,自己经常问学生你为什么学医呢,学生说他记忆力好。国外有两个职业挣钱最多,一个律师一个医生。这两个职业都是记的东西最多。但是光记忆好,还不够用,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只有用的最好的人才能够把官司打赢,他会要看陪审团的颜色,说到他们的心理去。医生也一样,跟病人接触才可以做的好。孙颖浩说,他很佩服一个同行医生,他经常做一些高难度的手术,偶尔也会有意外。有时候病人家属会气势汹汹的冲大他办公室,最后是脸朝前进去,背朝前出来,他一般都是会讲话会交流,讲的病人很高兴。

中国缺的不是床位而是好医生的数量

  中国医学生的流失率让孙颖浩有点震惊,根据我们国家05到15年卫生年鉴的数据,十年中,中国600所医学院校毕业了将近500多万的医学生,注册的只有75%。

  有很多医学生没有进入医生行业。孙颖浩认为,这跟医生的待遇有一定的关系,当然里面还有非常多的深层次的原因。

  现在医学生的录取门槛也没有过去高。孙颖浩说,1999年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512分,新闻512分。当时他们的经济学484分,到了今天临床医学变成464分,跟钱有关的专业分数都往上走了。但是我们知道,医学教育不仅是培养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因为职业靠脑袋就够了,事业一定要靠心。他经常给学生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说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心。谈恋爱的时候,一方问另一方,说你爱我吗,回答我爱你,你从哪里爱我,回答说因为你个子高,钱多,所以我会好好爱你。孙颖浩说,这是不对的,我们要从智育上培养我们临床科学家。他觉得医生一定要写论文,但是不要写自己不想写的论文。做医生的,如果天天像流水帐一样的工作,肯定不会是一个好医生,医院里面最好的医生肯定同时也是科研做的最好的。他做的科研都是自己临床的问题,发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做科研的,而所谓的在那里抱怨说天天写论文我怎么有时间去做临床的肯定是二流的专家。一流的专家不是勤于做科研而是乐于做科研。


  另外在临床工作上,事实上只要医生肯动脑,愿意思考,就会发现遍地都是论文遍地都是可以产业化的项目,都是黄金。孙颖浩说,但是目前中国的医学生的学习还都是为了今天有用,而国外很多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发展。

  198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了以系统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今天我们还在推行当时的医学教育理念,而美国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新的医学临床教育的改革,他们成立了一个叫加速变革医学教育联盟,孙颖浩呼吁中国也应该尽快实施这样的改革,医和药是不能分离的,需要诊疗一体和医药结合。

  最后,孙颖浩还呼吁要放慢医改的社会化脚步。“有很多人会质疑我,说你还从国外医院回来的呢,很多国外医院的都是私立的。但是你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什么有三栋楼,是约翰和霍普金斯他们两个家族做的慈善,因为那时候战乱期间妓女性病跟堕胎很多,所以他们做慈善。我们很少有慈善医院。只是莆田人爱钱吗,优秀的医生数量就那么多,他把仁济医院的医生挖过去给他50万的年薪,钱还是出在病人身上。以前医院管理商品化、市场化。事实上中国的医院每千人数床位数比美国和英国都高,中国缺的不是床位,而是每千人职业医生数,更主要的是缺好的医生数。”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VVG7__vWgUEiSANKJEEGg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