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6次行政周会校长建议与思考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0-11-09浏览次数:413

  本周,康复学院和医疗器械学院就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自评估进行了经验交流,他们的思考与体会值得学习与借鉴。

  思想引领行动,态度决定成效。正确认识评估、积极参与评估,不仅能直接提升我校教职员对本科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面理解与清晰认识,而且能客观而明确的了解与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系统、科学地制订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与“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学校持续健康成长积累经验。这也正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原则的重要体现。今年初,我校全面启动“自评估”工作,虽然在即知即改与提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但许多问题也是难以回避并要持续改进的。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历史性的也有现实性的、有态度方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有个人方面的也有团队方面的。虽然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人始终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阿尔伯特.哈伯德在《致加西亚的信》中所说:“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敬业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相信我校的干部及教师必然会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将健康医学院的教育教学厚实基础并创建特色。事实上, “自评估”以来,很多教师都有很多收获,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性质、状态及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全新的感悟,这些感悟和经验弥留珍贵,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与实际效果,推动我们每一位参与者的成长和成功,并展示出“健康人”所特有的风采。

  本周的工作建议:

  第一,要着力提高课程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的课程整体质量,需要有新思路、新办法。经历过上学期的疫情考验,我校已成功组织学生们进行了在线教育。我们要充分总结线上学习的经验,更多开设网上优质课程,带动学校的线下互动学习、讨论学习、实验教学和应用创新,切不可将上学期的在线学习成为疫情时的权宜之计。持续推进优质在线教学,把更多的线下学习时间用在实验实践,应该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希望大家努力实现理论课程大班化、网络化,实验实践小班化、多动手,PBL课启发式、多讨论,着力提高课程整体质量,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要着力保证课程稳定。学生的事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内涵。要确保课程安排的严肃性与稳定性,课程安排不仅仅是理论课,实验课的安排更为重要,教务处要严把实验课的质量,优化实验课的时间与内容,切不可放任实验课,让实验课安排流于形式。以教师优良教风为学生的学风树立榜样。学校要求所有高级职称必须参与一线教学,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第三,要着力完成质量报告。《本科质量报告》不仅要在学校层面每年要客观统计,在学院层面也要认真记录统计。没有二级学院的真实数据支撑,学校数据的真实性则难以保证;没有二级学院的落实到位,学校的政策就是空中楼阁。两级质量报告体系的整合,能够帮助我们溯源问题、量化差距、提质增效。希望不仅要做到学院,还应该尽力做到最小的教学单位。只有这样,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这样的质量报告才是最可信、最可靠的,才能够巩固教学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

  第四,要着力做好就业答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在取得良好就业成绩的同时,不能忘记帮助我们学子就业工作的所有单位、企业和医院。因此,今年我们倡导举办就业答谢会,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校及我们的学生的单位与个人,我也呼吁,就业答谢会每年应该定期举办,并成为我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举措。我们应该用就业答谢会和上门拜访等方式来回馈就业的支持,增进友谊,增进互信。这个非常关键、具有战略意义举措,必须由各学院的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学会感谢、感恩。我们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真正的伙伴。我们多一分努力,学生多一点机会;我们多一分感恩,学生多一点保障。

  

  本周工作思考:

搭平台促学术交流 办论坛塑健康品牌

  我校一直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金秋十月,我校搭建了一系列平台、举办了一系列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搭建与国内外及校内外相关领域前沿专家交流的平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前沿进展交流为我们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借鉴;取长补短,为交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一,要主动搭建交流平台。平台交流不仅能够让我们以第一时间了解各个领域的研究动态,不断开拓我们的眼界,了解科学家及专家、学者的工作,更树立我们学习的标杆与发展的方向。广交朋友,使我们在学术上可以互相支撑和帮助,避免我们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自以为超前的选题,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努力。

  第二,要创造机会举办论坛。各学院应该积极组织学术活动,邀请专家来校讲学,搭建平台不仅能推出我校的专家为外界所了解,也可请知名专家了解学校,并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了解外界的变化与学术的进展,同时也可不失时机地筑巢引凤,引才聚贤。希望我们学校多主办有针对性的会议和论坛,塑造“健康”品牌,发出“健康”之声,吸引各路学者。希望能形成一批如“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国际医用机器人与智慧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国际智能康复与创新”等一批凸显了学校“医工结合”的特色,在业内形成“健康”品牌的系列论坛。希望各学院能够在已有优势及特色的基础之上要多办一些有影响、有吸引力的会议和论坛,在学业界提升地位,扩大知名度,争取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以此不断提高自己与学校的学术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