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跨界 融合 创新 服务——护管学院志愿服务基地签约仪式完美落幕

作者: 来源: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0-11-13浏览次数:17

11月12日下午13:00,我校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志愿服务基地签约仪式在北苑9号楼808会议室顺利举行。

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有志愿服务基地负责老师: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曹亚军,上海市静安区小糖人青少年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金晟,上海市普陀区幸福海马为老服务中心张秋霞,钱楠;护管学院团总支书记宋飞,护管学院团总支汪颖霞老师,护管学院专职辅导员胡雪东;护管学院学生会实践部学生代表;各志愿服务基地负责人: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雨鸿同学,上海市静安区小糖人青少年儿童服务中心严佳懿同学,上海市普陀区幸福海马分队彭媛媛同学。

会议伊始,护管学院团总支汪颖霞老师对于我院的志愿服务进行了一番详细介绍,传达出对于同学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锻炼自己、为未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的美好希冀。

而后,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基地负责人舒雨鸿同学,讲述了本校“医+X”的志愿方式,并将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与护理养老方面相关联。

舒雨鸿同学就护理养老方面的问题作出阐释

孙桥社会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曹亚军谈到:“健康管理专业人士面对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在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担任中间人、管理者的角色。医生定期指导健康管理者,管理者再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干预与服务工作。其中,最重要最实际的一点是,要让人民大众对健康服务职业者有一定的了解与感知,这样的服务才能说是专业的、值得信赖的。我希望,健康管理工作者能够成为有探索精神的能力者、有能力的探索者。

曹亚军就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未来职业方向发表见解

上海市静安区小糖人青少年儿童服务中心志愿者基地负责人严佳懿同学结合现状,对糖尿病相关大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她指出: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正在成为中国儿童患病的普遍趋势。因此逐年增长的发病率使相关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加强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与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对照料者需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还提出:目前该服务中心在糖尿病的宣传评估与活动开展方面,需要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志愿者,多多参加培训,积累实践操作。

严佳懿同学对糖尿病相关内容做解释与分析

对此,上海市静安区小糖人青少年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金晟补充道:“儿童糖尿病可以通过尽早的干预和治疗,以达到减少患病人数的效果。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增加心理疏导,用于辅助治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当今社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看法还未有较好的改观,以及治疗方式的暂未普及与统一。”他希未来大家能将糖尿病的防治融入到健康管理的工作当中。

金晟就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紧接着,上海市普陀区幸福海马分队志愿者基地负责人彭媛媛同学对于老年人、障碍人士的相关服务进行了阐述。该志愿者组织着重于阿尔兹海默症的科普宣传,需要有一定医学知识储备的志愿者,用专业的管理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

彭媛媛同学着重于老年人与障碍人士的活动条件并提出呼吁

张秋霞老师对此深感认同:“我们希望能为老年人的生活带去一抹温暖的亮色,未来可以通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及护理专业,实现居家养老的目标。”

 张秋霞对居家养老问题方面表达出美好愿景

最后,护管学院团总支书记宋飞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宋老师指出:学生志愿者不仅是提供服务,更是学习历练,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感谢各服务基地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

宋老师表示,护管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综合平台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平台化理念运作,致力于推动护管学院培育基地与服务基地之间、服务基地之间,以及各基地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联结互动。此次与社区卫生中心、社会公益组织的交流探讨,不仅在健管专业学生利用所学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机制这个人才培养课题方面实现了突破,所提出的家庭医生制度及社区健康管理运作这个社会课题更是具有探索价值,希望与各方精诚合作,持续推进以上两个课题的深入研究。

最后,双方代表人进行志愿服务基地的签约,并举行了挂牌仪式。在合影留念中,本次的签约活动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护管学院团总支书记宋飞老师与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授牌

护管学院团总支书记宋飞老师与上海市静安区小糖人青少年儿童服务中心签约授牌

护管学院团总支书记宋飞老师与上海市普陀区幸福海马为老服务中心签约授牌

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领导、

本校老师代表及志愿者学生代表合影

通过本次志愿服务基地签约活动,双方互相探讨交流,交换各自的心得和经验。双方的合作充分发挥了优势互补、资源互用的作用。本次活动的举办意义重大,签约志愿者基地通过志愿服务、情感关怀,将社会责任与社会服务最大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公益体系链,充分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通过此次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为我院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应用其在校所学的知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