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面貌,共创健康美好未来——黄钢校长在新学期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8-03-02浏览次数:2382

  

各位干部、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刚才几位分管书记和校长分别谈了各自分管工作的相应计划,他们提到的指标体系、工作要点及相应要求是经过认真讨论后确定的,较为完整及全面。特别希望在座的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部)和附属单位的领导能够认真的学习,深刻的领会,全面的理解并认真的贯彻落实。这些工作的具体完成将直接决定学校能否在未来两年内完成提升发展并满足合格达标的基本要求,希望大家2018年能够真正实现全面的精神提升和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以全新的面貌开启学校健康发展的新征程。

新成绩与新目标

回顾我们过去的奋斗历程,尤其是过去的两年,在在座和不在座的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建校创业的良好起步和第一个两年计划的完整达标。很多工作我们不仅完成了,而且超额完成了;我们不仅实现了良好跨越,还让很多人因两年来我们的进步感到吃惊。学校取得这一系列可喜的新成绩,我由衷感谢全校师生,尤其是在座的各位干部,正因你们的努力,你们超常的发挥和无穷的智慧,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下一步的可持续提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两年,我们主要的工作方针是稳中求进重在融合转型,内涵发展重在专本跨越,狠抓落实重在作风转变。现在看来,无论是融合转型,专本跨越,还是作风转变我们都有了质的改善。然而时不我待,两年已逝,新的两年对我们来说可能压力更大,要求更多且任务更重。接下来两年的工作中,希望我们以新的目标来提升业绩,真正实现我们多次提出的理想结果。未来我们要把学校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医学和医学相关人才的医学院校,那么接下来的两年里至少要先成为具有健康特色的符合本科标准的学校,2020年我们要迎接本科院校评估,并且名副其实的达到本科医学院校的所有基本指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理想目标,发展成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医学及医学相关应用型大学。

我们目标远大,但必须脚踏实地。过去两年,我们已成功开设13个本科专业,建立3个上海市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数每年都逐步上升,发表的SCI论文数及专利申请与获批数快速增加,国际合作项目日益增多,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校园建设日新月异,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

未来新的两年里我们该怎么办?我去年年底早已提出,后经多次强调,现已基本深入人心,就是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对标补缺为手段,以扶优助强为突破,常规工作要建标准,科学评价重在实效,创新工作要有特色,根植健康差异发展。只有这样,学校才会在自己的独特发展空间中打造具有上海健康医学院特色的发展之路,而不是别人走过的老路,或者不适合于我们的所谓好路。我们要走自己有特色的健康之路。因此,我们的工作方针需与时俱进,因时转变,由过去的两年工作方针,即稳中求进、内涵建设和狠抓落实,转变为未来的两年工作方针,即深化内涵、对标补缺和扶优助强。

新常态与新内涵

可能有人会质疑我们的方针是不是变得太快,两年一变是不是合适?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方针必须要快速变化,因为学校的实际发展速度太快,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学校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精准解决突出问题。变是为了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而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新常态。可能很多人会感到跟不上,会抱怨学校发展太快,会抱怨学校要求太多,那么请您反思是不是自己步子太慢,思路还停留在过去,或者是原地迈方步。如果是这样,就请您从自我反省的角度加快步伐,因为学校已经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校,不再是过去我们熟知或习惯慢慢走的状态。

在新的时代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全面理解与科学把握“变”与“不变”基本辩证关系。我希望能够在思想上统一“变”与“不变”辨证关系的新内涵,顶层上良好设计,布局上战略调整,行动上精准落地和有效推进,从而确保目标的真正实现,这是战略发展的关键。我们全体师生要坚持“健康成长”的中心工作永不动摇,这是学校长期坚持不变的中心工作。我们希望在确保师生快速且健康成长的过程中顺势而变配套政策与环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就是我们正确理解和妥善处理“变”与“不变”基本关系应有的态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顺应“变”来促进“变”,对教学、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及政策安排必须要果断、及时、有效的调整并变革,速度要快,且手段要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快速变化所要求的体制、机制、政策和相应安排。以“变”来应“变”,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不变”而坚守“不变”,这就是“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让体制、机制、政策与制度适应于学校健康发展与快速成长,咬住青山不放松,紧扣“健康成长”这一中心工作,这就是我们“不变”之根本。只有辩证的理解,全面的要求,合理的推进,科学的改革,才能让学校在短期内迅速达到较高的水平。

新挑战与新要求

无论是我校师生还是外界人士,都认为我们学校发展很快。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面临的新挑战,很多学校升本十年后仍深留着大专痕迹,我不希望我们的学校如此。我们要顺利通过两年后的本科评估,并真正实现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医学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必须在学校接下来的整体工作中做到“六个基本坚持”。

第一,要坚持认真学习。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在学,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核心在思,要准确的理解十九大的精髓;关键在做,要将所学所思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学习十九大最后的落着点就是一个字,“干”;两个字,“实干”;三个字,“真实干”;四个字,“实干见效”。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在实干践行、精准落实,其结果就是全面推动我们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第二,要坚持内涵发展。不坚持内涵发展就没有实力,更缺乏发展动力。坚持内涵发展是关键,是核心,是我们基本工作的主线。坚持内涵发展要考虑以下五点:

(一)教学重在本科质量。我们要形成专业特色,特别要强调教学的价值,教学的作用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刚才唐校长就她分管的教学工作谈到较为完整的工作布局,并列出了相应指标体系,而我想提五点建议跟大家一起把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1)本科教学要从数量转移到质量,我们已启动13个本科专业的建设,下一步重点要转为质量的提升和水平的提高。(2)日常教学的常规管理要转为科学管理和特色发展模式,将育人作为课程中心,将质量作为教学中心,将督导成为课程的必选,将成长成为教师的必然。(3)要深化实践教学与理实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打造、提升、凝练与提高,创造自己的特色。(4)要掀起课堂的教学革命,大幅度减少所谓的灌输性理论课程,增设启发性、互动性、问题导向性的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系列学习模式,这样才能真正让教学产生相应的效果。(5)推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相应体制、机制和政策,包括探索加大转专业的开放力度,增设通识课程、辅修专业和相应课程,建立考评免修的相应机制,大幅度增加优质慕课的引进,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理论与实践融合课程,拓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等。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我们教学部门做得非常好,我仅仅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突出,更强的表现和更优的改善。只有这样,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表现及成果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更优、更全、更多的体现。

(二)科研重在平台打造。要强调课题与论文成果转化的相应服务和具体结果。我校作为应用型医学院校,成果转化将是我们重点考核的内容,而转型、转变、转化的相应工作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表现的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和相应指标,我特别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更多的思考,如何打造学校共享平台,让更多专家在平台上共享资源、共享科研成果、共享创新思想。这是一种新模式,也许更适合我校目前的发展状态,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一些小实验室,让“共享”成为学校的新发展模式。

(三)学生重在学风建设。要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到位,让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效养成,让创新的意识完整树立,让阅读的成长成为自觉。在此,我特别呼吁我们更多的学院(部)建立相应的俱乐部制,用俱乐部的形式替代现有的课程和课时,而非“两层皮”,让学生的兴趣、专业、成长与课程设置有效匹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四)教师重在树立教风。要树风尚、立标杆,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我校有教师工作部、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机构,相信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五)学校重在校风弘扬。要创造良好班风,在相应空间形成必要的文化,即教室文化、餐厅文化、楼宇文化等,并由此形成校园文化。自前年起,我屡次建议要有教室文化,学生处也做了相应工作,我希望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关于餐厅文化,我们要倡导光盘行动,每次走过餐厅看到满满的垃圾桶,这种浪费令人心疼。而楼宇文化指我们的楼道、房间,尤其是宿舍的环境氛围。这些都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特征,希望大家积极关注并认真落实。

第三,要坚持对标补缺。这一点我不再多加阐述,希望我们能找差距、寻出路、拼速度,能够办学有标杆,育人有标杆,队伍建设有标杆,最终成果有标杆,真正实现对标补缺,解决我们相应的差距问题。

第四,要坚持扶优助强。我们应该选择一批能够快速成长的专业和学科,打造一流专业,构建高原高峰学科,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第五,要坚持管理增效。我们今年能否发起一项新的倡议,即少开会,多服务;少空谈,多实干;少推诿,多奉献。如果能真正实现我们曾说的周四无会日,平时少开会,有事多下去,深入基层,落实服务,会议自然将减少。今后若还要开会,希望党、校办严格加强管理,如果怕得罪人,可以上报到我这,我来安排。今年工作要到基层做调研,但我希望这一项好工作不要变为形式,希望调研不要走过场,不要走秀场,不要不落实,更不要不担当,不给二级学院(部)和基层部门增加麻烦及接待负担。我希望调研是不见成效不松手,而非“表哥来了”,即动辄发表格做调研,我们要真正去解决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的作风建设还没有上路,更要尽快走上正轨。前面提到职能部门的管理增效已提至议事日程,今年我亲自起草了“一站式、一门式”服务的推进要点,大家都能很好的响应,在此我真诚的表示感谢,希望能为基层、为一线老师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六,要坚持对外合作。要实现产教融合、产学融合。今年学校成立了产学合作处,希望能真正加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医院联合育人的机制并落实到位。这样,未来学校能真正培养一批应用型工程师,全科的医生,特色的技师,有效的药师、营养与健康师等系列人才,打造高水平、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合作要更多的提升质量与水平,本硕项目是我们的重点,学分学历互认是我们主推的项目,与之对应的外语教学部工作做得很好,希望能在此基础上为学校对外合作办学所需的外语水平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撑和帮助。

2018年我们已进入建校创业的第三年,进入融合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希望各部门、二级学院(部)都能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加快转型,加速融合,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只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才能真正完成我们既定的工作方针,体现出我们真正的时效,这实际上是每一个人责任的体现。有责任心,工作就能时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才能克服阻力,解决困难;才能有所担当,推动工作快速、高效的完成。我校的真抓实干要体现在“三个突出”上,一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二是突出以产出为导向,三是突出以持续改进为我们的工作作风。我希望,工作不仅要不忘初心,更要践行初心,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初心。新的一年,目标明确了,要点清晰了,指标也量化了,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能完成相应工作,做到工作有底、有数、有准心,行动有谱、有劲、有结果。

正如十九大习主席所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进入新时代,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苦干实干,共同创建上海健康医学院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