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瑞哲
“您为我做核酸,我为您做康复理疗、打磨配镜!”
截至今天(20日),这座浦东校园里的8位崇明“大白”,已连续为全校6000多名师生做全员核酸整整17天了。在准封闭管理已满月的上海健康医学院,师生们通过一次又一次核酸检测,与来自上健医附属崇明医院的这些驻校“大白”,渐渐从陌生变熟悉,发生了不少有温度的故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从3月23日起,上健医每天分批、有序组织20%的在校师生员工滚动开展核酸检测,确保各苑区全体师生员工每周至少完成1次核酸检测。至4月3日期间,除这20%外,也有四五次全员核酸检测。而4月4日至今,全校已例行天天全员核酸。这意味着,驻校大白们的工作量倍增,检测强度相当于好几个居民小区。
【大白离家而且夫妻各自战疫】
据了解,8位驻校大白中,好几位都是医护夫妻。2020年,王小红的爱人作为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赴武汉抗击疫情;这一次,他们夫妻双双走上了上海抗疫一线。而年轻的张桢医生和爱人从崇明出发,分别到浦东不同区域支援战疫,才14个月大的女儿只能留给老人照顾。
“离家近1个月,但在上健医校园里,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上健医附属崇明医院领队徐彬医生介绍,8位驻校医护人员自从入校后,就分别驻守在南苑、新南苑和北苑这3个校区,承担起6005名师生每日的核酸检测任务。校方在住宿、餐饮方面对驻校医护团队给予贴心照顾,大白们虽然连续作战,几乎没休过一天,却一直干劲很足。
2020级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学生徐昕越成为驻校大白的好助手。身为志愿者核酸组组长,她留意到大白们穿上防护服后就尽量不喝水了,因为怕上厕所耽误核酸检测的进度或污染防护服。无论是最高达33摄氏度,还是大风冷雨,大白单人每天都要完成近千人次采样,有时忙得顾不上吃午饭……徐昕越说,即使如此,大白还心疼志愿者工作太辛苦,总是表扬大家“干得很棒”。
【每晚推拿按摩配上筋膜枪】
“大白离开家人守在学校,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得知医护人员因每天上千人次的核酸检测,肩颈腰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上健医康复学院的师生坐不住了。
康复理疗志愿者团队应运而生,院长郭琪对学生志愿者开展了细致的培训。从4月初开始,志愿团队在三个苑区每晚轮流给8位医护人员进行推拿按摩和筋膜枪理疗放松。
龚思凌医生落枕肩颈不适,但依然坚持做了一整天的核酸检测。无奈症状不断加重,影响了她的工作效率。康复理疗志愿者对她的不适进行针对性理疗,第二天她便感觉症状明显减轻,“效果特别好!”看着学生志愿者因为用力按摩满头大汗,大白医护人员总会往他们手里塞零食水果,表示感谢。
【“市首席技师”远程指导磨制镜片】
作为北苑驻校核酸检测领队,附属崇明医院护士长蔡锐菊佩戴的眼镜有一次不慎损坏。没有眼镜,就会影响采样工作。正在她焦急万分之时,一场由校内、校外师生空中接力的“眼镜抢修行动”已经开启。
上健医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延飞,立刻联系了眼视光技术专业的陆俊杰老师。正封闭在小区的陆老师马上组织2020级在校内的学生杨佳龙、解明佳、张捷、刘健洋,进入学校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
在这位“上海市首席技师”一步步远程指导下,学生们根据医生提供的镜片参数现场打磨制片,利用实验室内现有的材料,配好了一副眼镜。蔡锐菊收到这副特殊时期以特殊方式加工出来的眼镜非常感动,戴上新眼镜后又能上岗为师生做核酸了。
“驻校大白守护着健康园的防疫安全,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学生们也感受了医者大爱。”上海健康医学院负责人表示,在这样一段校园封闭的时光里,大白和师生彼此温暖、相互鼓励,一同期待战胜疫情,春光洒满每个角落。
原文地址: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75204
实习编辑:黄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