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青春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亲子对话青春期,和谐家庭共成长”第三届系列公益讲座第二讲·赵旭东教授线上公益讲座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2-05-28浏览次数:1300


WDCM上传图片


  2022年5月25日,值此“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之际,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在腾讯会议室举办了第三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亲子对话青春期 和谐家庭共成长”第二场活动,本次讲座主题为“青春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讲座由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旭东教授主讲。

  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为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承办单位为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颜苏勤老师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王枫老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及联席主持人。

本次活动通过在线直播平台进行同步转播,参与者有来自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60所实践基地的老师、家长、学生和个人会员,以及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志愿者和来自云南、上海、贵州、江苏等地观众共计32615人。

“三把钥匙”——解决青春期亲子关系

  近年来老百姓越来越关注亲子关系,赵教授重点通过家庭治疗领域比较硬核的理论和技术来解析亲子关系。赵教授认为,可以用来解决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的方法很多,他比较喜欢用“三把钥匙”,也就是三个重要的理论:家庭治疗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代际理论和人际互动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生活可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子女成年、通过婚姻建立家庭、养育幼年子女的家庭、养育青少年子女的家庭、子女求偶结婚、晚年的家庭。每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一个“情感过渡过程”和一项“关键原则”。例如在子女成年阶段,这时候最关键的情感过程是接受亲子分离,家庭发生下述变化:子女的自我与原生家庭分化、子女在走出家门后建立亲密关系、子女在工作中建立自我。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解释家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非常有用,很多问题常常出现在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的时期。


WDCM上传图片


  解决青春期问题的第二把钥匙藏在家庭心理动力学的代际理论中。代际理论认为,父母在原生家庭中与其父母互动的习惯模式,会被带到自己的家庭里来,通过家庭互动,影响他们与配偶和子女互动的方式,并且还会发生代际间的复制,迭代为包含新老成分的模式,再进行代际传递。青春期的亲子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种关系不仅仅受到父母亲对自己的“派遣”过程的,也受到父母亲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且这种关系将来还会被子女带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和将来组建的家庭中。例如,七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婚姻分裂”和“婚姻偏斜”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前者指有冲突的夫妻竞争性控制女子,争夺子女对自己的孝顺,对子女有很直接的伤害;后者指的是,如果家庭中父母中的一方常常用破坏性的方式支配家庭,另一方顺从,而且让子女也认为这种方式是正常的,就可能损害子女的心理健康。


WDCM上传图片


  对理解亲子关系很关键的一种理论是人际互动理论。人际互动理论认为,人际之间的影响或间接操控,目的在于通过沟通形成共识。为此,有四种基本形式:威逼、利诱、共情理解和信仰。威逼和利诱是利用人的生物性来与人达成共识。共情理解是通过平等的交流实现共识,而信仰是依靠理想和灵性层面的东西让追随者与自己达成一致。家长要思考自己是用上述哪种形式和孩子互动的?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多采用宽容、温暖、理性、民主、尊重子女自主性的方式,争取双赢、多赢,而不是用冲突、控制的方式。


WDCM上传图片


  在互动交流环节,赵教授对参会者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一解答。赵教授认为,好的家庭其实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家庭内是否有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我们还可以考虑社会文化的标准、统计学标准,但最核心的衡量家庭的标准是家庭交流沟通过程是否顺畅。赵教授还认为,大学生要认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但不要纠结过去,要扬长避短,把主要精力用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生活上。最后,赵教授热情推荐了两本书:《正常家庭过程》、《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WDCM上传图片

分享感悟 亲子同行 家校共育


  听完讲座,大家普遍认为本次讲座理论丰富、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展了听众的眼界和对青春期亲子关系的认知,对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现撷取部分感悟分享如下。

  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周传美感言:赵教授的课非常精彩,有硬核的理论,更有温柔的技术,原来青春期亲子关系有“三把钥匙”:家庭生命周期、代际理论及人际互动理论。在家庭生命周期讲授中,我对家庭各阶段的发展特点深有感触,在养育孩子的阶段,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同时要避免过度教育,尊重孩子的自我分化个性化,创造好的家庭氛围,争取双赢,多赢。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共建和谐亲子关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长韵心理咨询金文娟感言:听赵老师的讲座,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展开落地严谨,既有学术又有生活。专业上,从艾瑞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到家庭生活周期的六个阶段,再到中国家庭周期特点,一个健康的家庭,要学会分化,有边界;父母应该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的。引入儒家、道家传统文化,赵老师就是想告诉我们:老祖宗都看明白了,现代人不要过于纠结和陷入泥潭,与时俱进了解现在的孩子、了解现在的社会环境,尊重新时代,尊重个性化。

  上海市商业学校姚燕婕老师感言:赵教授的讲座理论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道出“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周期的六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一个情感过渡过程和关键原则,明确这些之后,不仅对我处理好个人目前的家庭生活状态有启发意义,还能帮忙我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家校共育中的家庭指导工作。

  上海市商业学校吴若愚家长感言:赵教授的讲解细致全面,带我了解很多“硬核知识”和“温柔技术”,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上了很好的一堂课。孩子能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取决于家庭教育,取决于父母的素质。父母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懂得如何搞好家庭关系、如何读懂孩子、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期待后续的公益讲座。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陈剑超老师感言:赵旭东教授用扎实精辟的家庭系统理论,精准剖析了现代中国家庭周期的特点,让我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同时作为一名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特别的感同身受——为人师表、为人父母的不易。家庭是个互动的过程,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看到他独立分化的需求、允许并鼓励他实现个性化,这个过程也是维持这阶段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我特别高兴地发现我校许多家长全程认真聆听了赵教授的讲座,相信对大家和各自家庭都能有所帮助。让我们家校融合成为学习共同体,携手用科学、智慧和艺术创建更互相包容,互为支持,互助互爱的家庭氛围,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张子媛家长感言:赵教授的讲座让我从更深层次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以及心理状态,面对孩子的青春期,我们需要做一个理性的家长,要有充分的准备,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宽容和信任,要引导并帮助孩子珍惜青春期的每个日子,快乐度过青春期,让青春期成为孩子一生的完美转折点。

  徐汇区汇师小学刘佳老师感言:聆听了赵旭东教授直播课之后我收获满满。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此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就得先从自身做起。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递学生的心声,展示学生内心成长的轨迹,尤其是在目前的居家学习的特殊阶段,我们要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真正做到家校共育,携手并行,传递居家学习齐心抗“疫”的正能量。

  徐汇区汇师小学郭家骏家长感言:聆听了赵教授的讲座后,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身为家长,在亲子沟通中一定要懂得适度放手。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发展,我们要尊重他的兴趣和想法,给到足够的空间和选择去让他自由成长。而在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身为家长能给出一定的支持和关心,这样的亲子关系或许才能张弛有度且变得和谐。

  上海材料工程学校王天悦妈妈感言:今日有幸通过班主任推荐,听赵旭东教授讲座。通过对原生家庭结构的分析、解构和重构,了解到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其次不要过分操控,包办或者代办。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总盯着孩子,学会放弃执念,要用心掌握技巧并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要相信孩子任何时候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改变的潜力。原生家庭教育的本质,也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厉知鸿家长感言:赵旭东教授的讲座给我很多启发,例如在亲子关系的相处中,家长一定要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作为家长,很多时候往往习惯了用社会体制下的一些标准,如成绩来量化孩子的高度,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情感诉求。赵教授提到的“博弈论”无疑给了迷惑中的家长更大的思考空间:在子女的成长中,家长如何做到把“对称互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又如何在人际影响的体现形式中,自然而然地加入共情和理解的元素?这次生动而有意义的讲座,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的家庭而言,在有限的空间中,能更好地重新审视亲子关系,也鞭策自己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继续铿锵前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郭晨老师感言:赵教授的讲座从“三把钥匙”:家庭生命周期、代际理论和人际互动理论出发讲述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其中“亲子关系问题的根源在于个性化过程受阻碍”令我深受启发,为我更好地开展家庭指导工作打开新思路。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温婷婷老师感言:赵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落脚在中国家庭周期的特点,尤其强调了文化的因素导致的关系优先等级的不同,我们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到真正的“情绪成熟”非常不简单,因为既需要分化,同时还需要融入,在积极编织关系的同时又要能保持自我的决定能力,有时需要抽离,有时又要卷入,这是非常有难度的。通过赵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本土文化给人们心理和行为带来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觉察,这种融合也许是中国人追求个体幸福和家庭和睦可以努力的方向。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陈凤娟老师感言:赵教授的三大法宝,西为中用的实践经验的分享,既有扎实精辟的家庭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操作中心理学知识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宝贵实践心得,满怀对青少年关爱之情的娓娓讲述对现代中国家庭的指导性极强。对我触动最深的是赵教授讲述的家庭问题观中“再加一把劲”的游戏,让我有了深深的自我觉察,作为家长我也要不断学习成长。我校许多家长是和孩子共同学习的,大家反馈也和我一样,讲座对重新审视家庭成员关系、沟通中共情使用有很好的建设性建议。家庭周期理论的精妙阐述,也让亲子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携手用科学、智慧和艺术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上海健康医学院顾凯雯同学感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在新时代新教育模式下,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模式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具有创新性和自主性,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随之带来的还有与长辈、亲人的代沟和隔阂。通过赵教授的讲座,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了亲子之间如何搭建积极良好的互动方式和家庭氛围。一个家庭的和谐环境需要在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下构建而成,以一颗宽容、坦诚的心去对待彼此,这不仅是我们在家庭之中的责任,更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原文地址:http://edu.021east.com/node2/jypd/n5/20220527/u1ai50347_K20.html


实习编辑:黄煜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