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婷
今年8月,由上海健康医学院6名教师和14名学生代表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第四年赴新疆喀什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契机,宣传“健康中国”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观察喀什地区基层脱贫攻坚成果,走访喀什地区深度贫困村伽师米夏乡和英吉沙芒辛镇,记录农村发展新面貌。积极投入实践服务,对村民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急救技能科普演示,并与当地村镇社区举行了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活动中,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英吉沙县芒辛镇巴哈尔村、土陶村、伽师县米夏乡4村、9村等乡村基层。疆内本地学生与上海同学连线,共同观察、走访喀什地区深度脱贫村。师生们发现,村中设置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小组文化广场、民族团结文化展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山东济宁援疆土陶合作社,以此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芒辛镇卫生院的走访调研中,通过院方的讲解与调研数据,我们了解到医院近几年的发展与变化,从医院基础设备的完善到人才的补充,无不体现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缺乏困境有所改善,服务体系正逐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新疆基层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奋力奏响发展的号角,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此次乡村实地走访、调研,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程,同学们充分感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惠民政策下,民族地区发展与变化;充分了解当前民族团结现状,不断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认同;充分认识民族团结一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践丰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强化思想引领,增强“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教育,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在观察、走访、调研之余,团队积极投入实践服务,对村民开展五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为了让宣讲内容能够入脑入心,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力求呈现生动、鲜活可感,宣讲人带领村民回顾了全民抗疫、北京冬奥等重点实例,以此引入“聚共识、守圆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主题,就青年一代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这几年在校期间得到的资助帮扶及走访调研中所见所闻,谈感想述感悟。本次宣讲活动,既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暑期三下乡调研实践的第二课堂,对于传递、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的健康水平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助力健康脱贫,实践团队每年在新疆基层开展健康科普服务,科普内容包括急救知识、心肺复苏现场技能操作及基础医疗知识等。团队以提升公众急救意识和技能为目标,努力推动新疆基层急救社会化发展,四年来累计受益6万人次之多。今年,团队在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巴哈尔村、土陶村、伽师县夏合亚迪村、喀孜艾热克村、喀什市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共开展5场急救科普。为了让当地的居民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学得会,团队成员以小品、现场演示和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用维、汉双语生动地为社区居民讲解了心肺复苏技术的要点以及三角巾和纱布等急救用品的使用方法。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手把手进行现场教学互动,在巩固自身基础的同时,切实服务民众。居民们踊跃进行实践训练的热情,令同学们感到特别欣慰。本次活动现场发放急救包350套,科普覆盖群众近2000人。
这样的基层急救科普,加强了医学生人文教育、加深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倡导建设边疆精神,还增强了大学生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与基层社区共同打造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优质服务平台,经共同协商,实践团与英吉沙县和伽师县等当地5个村镇社区举行了实践基地的签约仪式,签订长期志愿服务协议。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希望在日后的服务过程中,切实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模化、制度化,为青年志愿者搭建实践平台,有效提升能力水平的同时,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家乡、反哺家乡,共同推进基层发展。
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上海市对口援疆的重点院校,聚焦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需求,着力解决喀什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每年为新疆喀什地区培养30名少数民族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全科医学人才,自2017年以来已招收五届共124名新疆学生。学校始终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精准扶贫,重视开展少数民族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自2019年以来,在校团委带领下,少数民族学生每年都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队,两地学生共同组建为多民族、多专业团队,深入新疆基层实现多途径实践育人。历经四年,今年7月首届订单定向喀什班毕业生顺利完成在校培养,接受家乡召唤,回到新疆,将与喀什地区泽普县、叶城县、巴楚县、莎车县签订工作协议,充实到当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跨越7000公里的旅途,学校坚持走了四年。今年,终于留下了第一支根植于基层沃土的全科医师队伍。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毕业生扎根边疆,对喀什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原文地址: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0078725_30593_dyjy.html?app=1&source=1
实习编辑:黄煜茹